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家乡民俗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民俗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2-05-08 17:06:52 社会实践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家乡民俗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地简介

关于家乡民俗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富阳市富春街道作为富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境地域总面积

103.95平方公里,行政村33个,社区19个。近年来,富春街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通信器材生产基地之一。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水平持续提升。

二、实践前期准备

1、 召集有兴趣的亲朋好友陪同前往,保障安全。

2、 列出详细计划,使实践当天的活动有条不紊。

三、社会实践过程

8月7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人从家中出发。来到比较繁华的桂花路。 由于是早晨,天气凉爽,街上行人也不少。我们以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身份,随机向几位路人进行了采访。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爷爷非常热情,听完我们的问题后,认真的向我们讲述了他所了解的富阳的一些传统民俗。例如丧葬、上梁之类的过程。

我们又采访了几位二十岁左右的路人,但他们对富阳的传统民俗似乎知道的并不多。在采访过程中,有部分人对我们的访问显得很不耐烦,有的甚至毫不理睬。但我们不气馁,还是在越来越高的温度下坚持着。

到了中午,大家已是汗流浃背,太阳逐渐变得毒辣,街上的行人也很稀少了。于是我们商量后决定结束今天的实践活动,回家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四、实践结果

在市民的配合下,我们收集到以下材料:

1、丧葬:自死者临终之日起,每个七日祭奠一次,称为“做七”。至七七四十九日才毕,称为“满七”。

2、生育:妇女临产前夕,娘家馈送鸡蛋、红糖、索面和婴儿毛衫等物,叫做“催生”。满月时,要剃去婴儿的胎发,亲戚家送来以粳米制成的大汤圆,称作“剃头汤圆”。

3、祝寿:祝贺老人的寿辰以五十岁开始,寿越高庆典越隆重,也有提前一年逢九祝寿的。贺寿时在家中设寿堂,悬挂寿幛、寿联,高烧寿烛。寿星居中上坐,本家及亲友晚辈依次行礼参拜。

4、上梁:新房落成后一定会选吉日上梁。事前,房主向亲友赠送粽子、馒头、果品等。上梁时,备“三牲”酬神,木工于大梁正中悬红布一方,并上屋顶向四周抛掷粽子、馒头、甘蔗、糖果等,让小孩竞相争取。晚宴时,请木工、泥工坐首座,帮工、亲友次之,以示感谢。

五、实践心得

这次的实践让我发现自己对于家乡的风俗了解甚少,远不如老人们知道的详细。还有些年轻人对这些习俗一无所知。虽然现在提倡婚葬从简,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很快,年轻人很少会去举行这些仪式,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些祖先们传承下来的文化。

家乡变化的暑期实践报告2016-08-12 10:54 | #2楼

学 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 级:12光信息

姓 名:李跃

学 号:21206081023

每次放假了,我都会带

着兴奋的心情,回到了我那

山青水秀的故乡,来到留恋

多时的家乡,因为我知道我

的家乡在变化,每次回家,

都会与以前或多或少都有

一些变化。而今我们的家乡

不是以前的那个旧模样了,而是变得:家家有沼气设备,家家有太阳能热水器,村村通上了自来水,基本上每家都安装有有线电视设备,能收到很多娱乐节目,这个让乡村的夜晚不再“宁静”。还有村里的路也修成了水泥路,村里的汽车也多了起来,而且现在是每家都住上了楼房,用城里人话来说应该是“别墅,”而且是每户一栋哦。我知道,这是新农村建到我们这了,每家的土地都被专人承包经营,村民从中分红,大家都不亦乐乎。虽然我知道党中央的“新农村建设”政策早已落实到地方,而且执行速度也很快,但是我没有想到完成速度这么快而且效果又好,不过也只有这样城镇和农村的差距才能更快缩小,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体制机制,引导更多的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公

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我们县为了全力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巩固村庄整治成果,深入推进旅游城市、风情小镇、美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建设,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建设新农村的相关《决定》以及结合了我县的实际情况,作出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1、村庄规划。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科学编制建设规划;根据农村的地形,土壤,水质的差异,因地制宜,建设茶园、桑园、果园、菜园、竹园,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等农家乐基地,努力打造农业特色性农村。

2、房屋风貌。统一村庄建筑风貌,已建房屋按照皖派风格进行统一改貌,墙以白色为主、瓦以灰色为主、屋面以坡面为主,涉及整治的点、线,房屋风貌统一率要达100%;整治过程中,连片红瓦的可以保留。新建房屋按照住建部门提供的建房图纸,统一“白墙、灰瓦、坡屋面”的建筑外观、风貌。对村庄内的古民居、祠堂、牌坊等历史遗存予以保护性修复。

3、村庄环境。对美好乡村示范点规划中确定拆除的危旧房屋、猪圈、厕所、院墙必须全部拆除;对村庄内河流、池塘进行清污,房前屋后垃圾进行清理;对村庄内现有树木应予保护,严禁乱砍乱挖;利用不宜建设的废弃场地和路旁、沟渠边、宅院及宅间空地,采取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茶园、小桑园等形式进行绿化。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公共活动场地、道路、河道无垃圾、无杂物。

4、村庄道路。根据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规划、农户住宅布局、村民经济社会活动需要以及乡村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村内道

路建设。村内主干道路(或环村道路)宽度一般为3.5米,水泥或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路面面层厚度18厘米、基层厚度15厘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5厘米、基层厚度20厘米,并根据实际培护路肩。对入户等支线道路,采用水泥、块石、河卵石等材料铺筑,路面宽度原则上不超过1.5米。

5、村庄亮化。根据实际需要,在村庄主干道路及公共活动场所安装路灯,路灯间距一般为35—50米,灯具高度6米左右。

6、改水改厕。美好乡村示范点实行集中供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结合沼气等相关项目,对农户旱厕全面改造,具备上、下水条件的改为水冲式;在公共活动场所适当位置建设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不超过1座。采用明沟、暗沟或管道等方式,使雨水能就近排入池塘、河流等水体;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实现“雨污分流”。

7、垃圾处理。按照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规划、自然村落布局和村庄人口分布,合理配置垃圾桶,原则上每10-15户配置1个;每个村庄至少建设1个以上垃圾收集房,做到垃圾集中转运。由村民理事会牵头,确定卫生保洁人员或采取轮户保洁办法,配备垃圾清扫收集工具,建立卫生保洁、“门前三包”等制度和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督促村民-主动做好房前屋后卫生保洁,自觉清除村庄内垃圾杂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公共服务设施。每个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1处村民广场,有条件的配套建设篮球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各美好乡村示范点要配套建设商业网点,实行“一个平台、多家使用”,拓展延伸服务功能。有条件的美好乡村示范点,配套建设卫生室、图书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

近年来,为全力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潜山县

为建设新农村所制定的方案,全村上下以及各施工团队努力下,我们村发生了改天变地的大变化:

(一)村庄面貌大变化了。

以前我们村里除了一条连接

各村的省道外,村里的其他路

基本上都是土路,凹凸不平。

总之是怎么走都不舒服,骑车就

更不要提了。那时侯村里养鸡

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漫天,臭气熏天。还有周围有好多的旧式猪圈,厕所以及柴房,这些冬天还好一点,但到了夏天气味难闻,而且还极度的充满了危险。此外还有一些地方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而如今,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建设新农村的动员下,通过村庄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而且现在不仅仅村村通,而且如今的道路建设也已经通到了各户各家,实现了道路的家家通;此外,以前的猪圈厕所等也都撤除了,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而今农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的有所提高,曾经的土屋土房而今也都换成了楼房,如今的村庄可以说是面貌焕然一新了。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且以前外出很多情况下都是骑自行车或走路。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不仅是要吃好穿好,而且如今我们村里也有好多户人家都开上了轿车。昔年的春节时,家门前的那条路很少有轿车出现,而在今年的春节,基本是天天都能看到轿车经过了。

(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大部分在家的人都是在打麻将斗地主。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虽然还没有城市小区那样聚在一起跳广场舞,但是村民们如今无聊时都会聚在一起聊聊天,这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前一段时间,由于下大雨,村里我们家那一片的居民家的食用水的水管被大雨冲击的砂石给堵住了,于是我们村许多人分工合作,部分人去清洗隐藏在山上的水管,部分人去清洗邻近的水塔;在那个时候,很清楚的凸显出村民间的团结,和睦,与友爱。

十八届三中全会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2016-08-12 20:53 | #3楼

推动文化消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文化消费的潜力和市场巨大。重视农村居民精神力量,推动社会和-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消费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的文化生活现状。我与2015年7月展开了以以“农村文化消费现状及发展”为主题的暑期实践调查活动。通过本次暑假实践调查,我发现舒城县城关镇的农村文化消费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村民文化消费观念落后,农村文化市场不够健全等问题,并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要繁荣农村文化消费需要从村民的消费观念和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和发展这2个方面着手。

Promote cultural consumption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important content. Rural cultural consumption potential and huge market in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ural residents' spiritual power,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Cultural consump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s the culture of the consumer life. And I opened in July 2015 to “rural culture, consumption and development" as the theme of the summer practice investigation activities. Through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this summer vacation I found shucheng county town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in rural areas are some of the most press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villagers cultural consumption idea lag behind, the rural cultural market and imperfect, an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at prosperity of rural cultural consumption need from villagers consumption ide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market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aspects.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5年7月20日,22日,24日,实践队组织调查小组深入安徽省舒城县舒中村、七星村、古城村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入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45家,随机调查50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男女比例对半的调查中,34%是初中文化水平,26%是高中文化水平,18%是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水平。在所有受调查的50人中,一半的受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家庭在当地的经济水平处于一般状态,有10%的受调查者所在家庭处于十分贫困的状态。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其所在地区有固定的文化消费场所但仍无法满足其需求。34%的人群认为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并且与城市文化水平存在差距。在受调查的45户中,均有文化支出,其中46%用于教育,22%用于娱乐,8%用于休闲,14%用于宗教,10%用于运动。超过一半的家庭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是给子女或家人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在调查中60%的人群认为很有必要发展农村文化,仅有2%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农村文化消费投入少的原因

(1)对于一个农村居民占全国人口近60%的国家来说,农村居民的现代化水平必然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但是由于其所在行业的低收益以及自身比较弱势的经济政治地位,使得在整个文化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其内心真实的消费需求容易被忽略[1]。

(2)多数文化消费品不符合农民消费心理,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要:另一方面,由城市提供的形形色色的文化消费品价格昂贵,农村居民大多敬而远之[2]。

2、农村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1)文化消费观念落后,文化气息薄弱

一定的消费价值观念和规范往往是与一定的资源、财富和收入相联系与适应的[3]。 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制约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城市居民收入,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偏低,因此用于文化建设的投入也比城市要低。另一方面,从数据分析可得,居民大部分文化消费用于子女教育方面,而真正用于自身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很少,因此,文化消费在农村居民中还没有呈现出大量的需求。除必要的教育支出,农村居民进行文化消费方面的意识还不是很明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育费用的支出成为农村居民的消费负担,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现代化进程,不利于社会和-谐。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在农村文化消费投入中46%用于教育,22%用于娱乐,8%用于休闲,14%用于宗教,10%用于运动。超过一半的家庭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是给子女或家人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2)文化消费结构不合理,市场不健全

2

农村文化消费主要体现在教育、文化、娱乐、体育等方面。经调查研究,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非常单调。文化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农村文化消费市场不健全。文化消费市场缺乏配套的产品与服务。这些都制约了农村居民自主选择文化消费的行为。56%的家庭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是给子女或家人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仅有20%的家庭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是娱乐消遣,满足自身需求。

(3)物质追求超过文化需求

年轻人不赞同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文化活动,没有积极组织参与,而一味追求片面的经济增长,没有开展创新的文化生活,反而使农村文化没有进步,丢失优良传统。

(4)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薄弱

国家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其现状不够了解,没有采取与政策相关的配套措施,没有因地制宜得针对不对地区农民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5)文化事业贫血,文化消费存在负面效应

由于农村文化消费市场的不健全,使当前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出现严重“贫血”,文化设施陈旧老化,经费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由于文化阵地的真空状态使得各种消极的文化消费方式浮现出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三、对农村文化消费发展的思考

1、激活农村文化消费潜力、迎合农村老年居民文化消费的心理需求

(1)现状: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老年人成为广大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主体。

(2)结合的原因:这些农村老年人,一方面要承担一定的农业生产劳动,如做些力所能及的田野劳作、从事一些简单的农村家庭副业生产等;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相应的家务劳动,如一日三餐的家庭生活料理、看守留在家中的未成年孩子。这些农村老年人非常希望能够在农闲和家务之余,享受到一些高质量的文化消费产品,以缓解身心劳累,安享余生。

(3)发展的有利因素:农村老年居民长久生活在固定地域,对当地生产生活、历史传统耳濡目染,他们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亲切感和自豪感;激活农村老年居民文化消费潜力的关键,就在于紧密结合农村老年人的 心理特点,更多地为农村老年居民提供喜闻乐见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艺术产品,使这种潜在的文化消费可能变为实际的文化消费现实;我国历史悠久,各个地区的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地域特色文化 因此,要迎合农村老年居民的文化消费心理需求,深入开发地域特色文化,向农村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地域特色鲜明的文 3

化消费产品;要结合农村消费水平,尽可能地向农村老年居民提供优惠的文化消费产品,实现观众、演员、剧场、地方多方共赢。

2、 增强农村文化消费的动力、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1)原因: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在身心成长发展方面更需要呵护。

(2)现状:就目前而言,广大农村的教育条件、教育水平还与城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与城市相比,大多数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处于明显的劣势

(3)发展的有利因素: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面临的这一现状,有重点地向农村孩子提供能够促进他们快乐成长与学习进步的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有效地解决农村教育水平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现实问题; 对于改善农村教育状况,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儿童学习进步与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民的文化消费心理来看,随着农村经济条件改善,农村居民对孩子教育投入的积极性日趋高涨;从农民对子女的期望心理来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从农村孩子自身的发展心理来看,大多数孩子都希望能够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优秀人才;要结合农村儿童学习成长的发展需求,大幅度地开发和生产适合农村孩子需要的文化消费产品,比如,向农村孩子提供一些城市优秀教育资源的录像、影碟,拓展孩子们的学习空间;向农村孩子提供一些能够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开拓思路的课外读物,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这样做,不仅能促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且能有效地扩大农村文化消费。有关部门要有组织地开展一些针对农村儿童的文化公益活动。

3、 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能力 ,提高女性文化水平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决定着他们的文化消费状况。因此,扩大农村文化消费,必须建立在增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坚实物质基础之上。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把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能力与实现农村妇女求富致富的经济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积极推进,农村留守妇女在做好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之外,仍有大量的闲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广大农村妇女具有心灵手巧的禀赋,可以结合区域生产生活特点和当地传统习惯,向留守农妇提供能够实现其致富需求的手艺技术,让她们在农闲之余制作一些手工艺品,使这种经营性文化活动成为农民致富、提高文化消费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使广大妇女成为传承、发展乡土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这样既充实了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又使得她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实现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利益需求,从而提高农村文化消费能力[4]。

四、正确引导农村文化消费的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

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载体来支撑,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农村文化消费市场得到拓展,政府增加农民收入为保障农村居民各项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物质可能。政府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通过一定的财政投入保障基层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相应的文化消费供给,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

2、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职能

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深入农村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文化职能,简历适应新形势农村文化工作的干部队伍,积极探索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和配置,保障农民基本文化需求。

3、培养拓展农村文化市场,强化农村发展薄弱环节

强化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环节,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大力度开展惠民的文化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拓展为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 参考文献

[1]云迪.现代化视角下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问题初探[J]. 社科纵横,2015(09):43-45. [2]李小方,赵旭东,叶敬忠.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1):12-22

[3]王宁. 消费社会学(第2版)[M]. 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7.

[4]蔡蓉英。关于我国农村文化消费的创新思考[J]. 生产力研究,2011(11):114-115

附录:1.问卷调查表

关于农村文化消费现状及发展的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 问卷编号:__ _

尊敬的村民朋友:

您好!我是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学生,我们在做关于农村文化消费的社会调查,希望通过这份问卷的调查了解,我们能客观深入地研究相关问题。为更好了解农村文化建设,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 我们将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真实反映调查情况的报告,并提交有关部门。本次问卷不记姓名,希望您在填答时抛掉任何顾虑,若无特别注明,每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谢谢您的真诚合作!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暑假实践小组

2015年7月

1、请问您的职业是___ 2、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3、请问你的学历是

A 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 高中 D大学及大学以上 4、请问您的家庭年收入大概为多少?

A 2万以下 B 2-3万 C 3-4万 D 四万以上 5、您家在当地的经济水平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困难 E十分困难 6、您认为影响农村文化消费的因素是什么?

A 经济因素 B 文化水平 C 地域限制 D 思想观念 7、您所在的地区是否有固定的文化消费场所?

A 有并且很多 B有但是并不够 C没有 D 没注意过 8、您认为农村文化消费对新农村建设影响如何?

A影响很大 B影响一般 C影响很小 D毫无影响 9、您认为农村与城市文化消费是否有差距 A 存在一定差距,城市文化消费水平高 B 差距较小,农村文化水平发展迅速 C 没注意过

10、您所在家庭是否有固定的文化支出

A是,并且很多 B 有,但很少 C没有 若第10题,填选C,则无需回答一下问题 11、您每月的文化消费占总支出的多少?

A 5%-10% B10%-20% C 20%-25% D 25%以上 12、您的文化消费有哪些类型 A 教育类:子女学费,辅导费等

B 娱乐类:晚会活动,歌唱比赛等 C 休闲类:看电影,旅游 D 宗教类:有宗教信仰 E 运动类:强身健体

13、您文化消费的目的是(多选题) A 给子女,家人创造良好文化氛围

B 娱乐消遣,满足自身需求 C 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D锻炼身体,提升气质 14、您认为进行文化消费的作用有(多选题)

A 促进新农村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B 推动农村文化发展,弘扬民俗文化产业 C 满足自身需求,提升人生价值 D 没多大作用 15、您对文化消费的看法

A 需要进行大量的文化消费 B 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文化消费,尽量节约 C 看其他人文化消费时投入文化消费 D 其他 16、您认为您的文化消费结构合理吗

A 非常合理 B较合理 C一般 D 非常不合理 17、您认为是否需要发展农村文化

A 认为很有这一必要 B 一般 C 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18、您认为当前文化消费存在哪些问题(多选题) A 文化消费水平落后,人民需求得不到满足 B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没有文化消费的物质基础 C 当地政府不重视,没有足够的文化设施 D 当地农民思想观念的保守

19、针对当前文化消费的发展,您有何意见或建议

祝您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2.关于农村文化消费现状及发展的调查的数据统计表

问卷容量:50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2016-08-12 21:25 | #4楼

一、课题提出背景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确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历史上,中国人根据各种知识现象而自发形成过许多很有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仅蕴涵深刻的科学内涵,还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繁荣,作出过重大贡献。中国人应该逐步恢复自己的传统节日习惯,这其中的文化,经济等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遗憾的是,近年来大部分的高学生对于中国一些特有的民间节日都不甚了解,都对一些洋节抱有极大热情,从而忽视了民族的节日。我们这一小组意识到这一现象,所以经过小组的讨论,觉得有必要对此做一研究,目的是为了引起同学们对民间风俗的兴趣,从而对此有碍更大关注。对此我对我们当地特有的土族进行了调查。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止我们自己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多彩,而且我们也使周围的同学燃起了对民族节日风俗的热情。唤醒我们这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这也是我们最初的目的。从一个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先辈们对后代的美好祝愿,所以我们也应该把这些祝愿流传下做一个去,不能让自己完全西化。让我们名副其实的中国人,能多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

乡。我们希望让我们这一代人能对我们祖国对我们家乡的风俗能够多了解一点,多关注一点,重新重视这些具有特色的老传统,去发掘他们的魅力。传统风俗是我们民族的血肉,而我们是民族的脊梁,我们永远也离不开传统文化。所以,让我们用我们的行动让旧的民族风俗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

三、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门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小课题研究阶段

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去论证我们选择这项课题的可行性,经过相关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以及自己的观察了解,制作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土族风俗习惯,饮食、信仰、穿着等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

这个阶段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阶段,在该阶段我们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土族民族服装、舞蹈、小吃、信仰、节日.

途径:上网调查、问卷调查、摄影、专家访问。

第四阶段——成果汇总

该阶段对前两个阶段的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成果的总结,通过调查,我们对土族风俗习惯这一支柱产业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并进行了实地调查,深深的感受到民族的风俗存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也有一部分定居在甘肃、贵州和云南等省市。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土族共有24万多人,其中青海省有18.8万多人。关于土族的族源,目前学术界有吐谷浑说、阴山白鞑靼说、回纥说等。在诸多族源说中,专家认为今天土族的最早先民就是留居于凉州及祁连山一带河湟地区的吐谷浑人。是公元4世纪至7世纪中叶立国青海、甘肃、新疆达350年之久的吐谷浑人(即鲜卑族慕容氏之一支)为源,以不同历史时期融入的蒙古人为重要补充,并融入了历史上的沙陀人

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也有一部分定居在甘肃、贵州和云南等省市。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土族共有24万多人,其中青海省有18.8万多人。

关于土族的族源,目前学术界有吐谷浑说、阴山白鞑靼说、回纥说等。在诸多族源说中,专家认为今天土族的最早先民就是留居于凉州及祁连山一带河湟地区的吐谷浑人。是公元4世纪至7世纪中叶立国青海、甘肃、新疆达350年之久的吐谷浑人(即鲜卑族慕容氏之一支)为源,以不同历史时期融入的蒙古人为重要补充,并融入了历史上的沙陀人以及藏、汉等多种民族成份,在元未明初形成的一个民族。

千百年来长期与汉、藏等民族共同生活,土族语言也受到汉、藏语的影响,吸收了很多汉语和藏语辞汇。据互助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土族信仰藏传佛教。虽然与汉、回、藏等民族共同相处了上千年,但仍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传统、礼俗、服饰和民间艺术。

土族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土族人民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并以淳朴、善良、好客闻名远近。据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土族有自己的语言、能歌善舞,土族姑娘心灵手巧,擅长刺绣、盘绣工艺举世独有。

土族有自己的节日——纳顿节,每逢节日土族人民身着盛装,跳“安召舞”、转“轮子秋”、赛马、唱花儿等。此外,土族民居、婚丧嫁娶习俗独具特色,土族婚礼十分有趣,整个婚礼在歌舞中进行。还有土族服饰,配以七彩颜色,艳丽无比。土族有自己的文学艺术,故事众多、歌谣丰富,叙事诗、婚礼歌、宴席曲等各有韵味。每年农历5月至10月间,土族奇特的轮子秋、安召舞表演和各地举行的“花儿会”此起彼伏,歌声悠扬。

随着地域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推进,眼下土族民俗风情已成为青海省最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服 饰

土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互助、乐都、大通一带的土族服饰,仍保持传统习俗,但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据当地研究者介绍,近年来民和地区的土族传统服饰已基本汉化,而同仁地区土族人的服饰则已基本藏化。

土族的男子服饰,以短为主,长短结合,青年人的衬衫、腰带、鞋袜都要绣花。青年妇女的夏装是长短结合,在家里一般穿长衫,在田间一般穿短衣。她们的白布汗褂大衣襟的胸前镶方块绣花布(汉语叫“胸花”),袖口有二寸多宽的黑布镶边。腰间系采绸或绣花棉布带子,足蹬浅腰鞋,鞋面绣花。头戴“拉金锁”翻边毡帽或礼帽,有的还在礼帽上插上花。

土族妇女的长衫,有单的,有夹的,还有上棉的,土族语分别叫“年昂”、“汪西日”、“郭登”。袖子上套有用红、黄、绿、紫、黑色缎料堆制的花袖筒,土族语叫“绡藻”。妇女们的裤子,一般为蓝色长裤,并套上裤筒。未婚姑娘为大红色,已婚妇女为黑色,四十岁以上的妇女不再用了。裤筒边沿为蓝白色夹缝。裤子上面还要穿百褶裙,互助等地为大红色,民和地区为绯红色和绿色。老年妇女都穿长衫,套一件黑色蓝色镶边坎肩。

据互助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土族妇女的头饰繁多,原来有“马鞍”型、“三叉”型、“铧尖”型和“干粮”型等。到了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互助等地又开始讲究“土人头”、“藏民头”、“达子头″、“汉人头”等。其中土族妇女的“藏民头”颇具特色:夏季戴礼帽,冬春戴狐皮帽。头发梳成两个从头顶到辫梢,由红、白彩珠串连起来,辫梢连绣花辫套,辫子垂至膝盖以下。

建 筑

互助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土族建筑文化特点突出,别具一格。农村一般以村落聚居,村庄大多在山脚下,依山傍水搭造房屋。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房子是平顶的,上面可储放粮草。

土族人的房子多以三间为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中一侧为佛堂。卧室的炕是暖炕,连着锅灶,烧饭的火可以暖炕。住宅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土族地区一些古建筑,如佑宁寺、互助县城钟鼓楼、五峰寺等,都凝聚着土、藏、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尤其是佑宁寺,是一座由许多殿宇、经堂、僧舍组成的完整建筑群。它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绵延数里,雄伟壮观,吸收了藏、汉建筑艺术的特点和“河州砖雕”艺术的成就。在装饰上,精工细作,木刻浮雕,层层叠叠,丰富多彩。泥塑佛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土族人民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水平。

待 客

“勤劳、忠厚”是土族人留给世人的基本印象。史书中早有土族的“民俗质朴、风土壮猛,人性坚刚慷慨”、“勤于耕稼”的记载。团结互助、敬老爱幼、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在土族地区广为流行。

土族人经常说:“客来了,福来了”。土族接人待客的礼仪特别有趣,如“三杯酒”与“三道饭”的习俗就远近闻名。只要知道有宾客拜访,土族人就会准备好酒具,早早恭候于村前

庄外。客人到后,恭敬地为每位客人献酒三杯,叫做“下马酒”;客人来到家门口后,再次斟酒三杯捧献,称为:“临门三杯酒”;客人来到屋内在炕上坐好之后,主人还要给每人敬酒三杯,这次叫做“吉祥如意三杯酒”。凡是喜庆、重大的节日,主人都要准备风味各异的“三道饭”款待客人:一般头道饭是茯茶和焜锅馍;二道饭是油饼和奶茶;三道饭面片或面条。客人品尝美味时,主人还会端上青棵酒、手抓羊肉等美酒佳肴,与君把酒对歌一醉方休。当客人酒足饭饱起身告辞之时,主人还要最后挥洒敬客三杯,这是客人的饯行酒,叫“上马酒”。土族主人认为,如果客人酒喝得越多,饭菜吃得越香甜,就说明自己待客的成功、周到。

轮子秋

土族的体育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内容也是多种多样。“轮子秋”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团结的结晶和象征,也是土族男女老幼喜闻乐见并踊跃开展的传统活动。曾被选为2015年奥运会表演项目。

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喜闻乐见,涌跃参加的一种体育活动,是土族先民们在秋收的打麦场上见到旋转的大板车车轮时所发明的。土族认为轮子秋左三圈为平安,右转三圈庆丰收。

每逢农闲季节,特别是春节期间,人们就会将马拉车的“上脚”——从车棚上卸下来,而将“下脚”——轮和轴整体竖起,在抵地的轮上压上石头等重物,保持重心的稳定和平衡,在上面的轮上横绑一长三四米的梯子。梯子的两端各绑一个秋千一般的“u”字形坐套。比赛时,每两人各坐于秋千套上,然后用力旋转轮子,以旋转时间长而又头不晕、眼不花者为胜。这种娱乐方式是男女老少喜闻乐见的体育、娱乐活动,孩子们尤为喜爱。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土族人民对轮子秋不断改进。现在,轮子秋已经以钢管为原料焊制而成,装上滚珠轴承,更加的科学,玩耍起来也更加安全、方便。近些年来,轮子秋已被列为农民-运动会和民族运动会上的表演或比赛项目,土族人民这一古老的体育、娱乐活动逐渐走出高原,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世人。

民族概况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其中大多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县、大通县、乐都县、同仁县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过去各地土族有多种自称,互助、大通、天祝一带的自称“蒙古尔”(蒙古人)、“察罕蒙古”(白蒙古),民和县的多自称“土昆”(意即土人,吐浑音转),乐都县自称“大夏人”(西夏人)、其他地区的自称“土户家”。附近藏族称土族为“霍尔”(对藏北游牧民的泛称,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族;另说即吐谷浑),汉、回等民族称之“土人”、“土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据本民族意愿,统一称为土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人口数为241198。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过去通用汉文,近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

土族居住地及人口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人口19万多(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根据距今最近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统计,土族人口数为241198。

民族历史

土族与蒙古族有着密切关系。在互助土族中,广泛流传着祖先来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属将格日利特(格热台)率部留驻今互助县一带,以后与当地霍尔人通婚,逐渐繁衍而成土族的传说。过去土族人把格日利特当作本民族的祖先来崇拜。

汉文史籍也有成吉思汗所部蒙古军曾来西宁一带的记载。当时互助县属西宁州治,可与传说印证。明代安定卫的蒙古人受到攻击,迁至今互助土族自治县。至于霍尔人,原是藏族对居住在西藏北部以及西藏以北地区的游牧民的泛称。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近代则已专指土族而言。互助县土族地区的合尔郡、合尔屯、合尔吉、贺尔川等地,传说是因为居住着霍尔人而得名。据研究,土族传说中的霍尔人很可能就是吐谷浑人。这与民和县境内的土族人自称“土昆”(音吐浑)相合。当然也有人认为霍尔是胡儿一词的同音异写法。源于吐浑、西夏、契丹、蒙古和匈奴部落中的邀濮,即辽金时期的阻卜和蒙古是主要部分。这就把土族的族源推溯到更早的时期了。但是趋于统一的认识是:以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为主体,在以后吸收了部分羌、党项、藏、蒙古、汉等民族成分形成发展而来。

社会经济

土族早期从事畜牧业生产,这和土族来自游牧的西夏人、霍尔人和蒙古人有关。后来转到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至少在明初,土族人民已知农耕。进入农耕时代,明朝把土族地区分封为十六家土司统治,他们大都是元朝的州官,被明分封后,成为当地最大的封建地主。明初,土司李英(西夏皇族后裔)已在“置庄垦田,豪夺人产”。(《明史·李英传》)。明、清时期,处于封建领主统治阶段。各村庄分属三个系统行使管辖权力:①大部村庄,分别由各家土司管辖。土司所辖田地,称为军马田。土民种一份地,交一份粮,有事为兵,无事耕牧。②由县官治理,交通大道上各村,由明堡“乡约”、村寨“红牌”管辖,隶于西宁卫(后西宁县)经历司。③万历时佑宁寺建成后,少数村庄归寺院昂锁管辖。土司制度废除后,粮归大仓民归县,土族人民完全摆脱了封建领主制羁绊,封建地主制经济占了主导地位。在马家军阀统治时期,封建性更浓厚。对农牧民的压迫和剥削更残酷。土族人民的生产工具和农耕技术与附近汉族大体一致,少量手工业以家庭副业形式存在,商品性手工业很少。土地主要集中在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手中,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30%以上的土地,90%以上的农民仅占有60%多。世俗地主多用雇工(长、短工)方式经营,僧侣地主多采用实物地租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尚未出现。农作物品种主要有小麦、青稞、土豆等。土族有酿酒习惯,农家所酿名“酩醪”,互助所产青稞酒远近驰名。 土族先民以善养能日行千里的“青海骢”而驰名中原。

1949年9月土族地区解放后,经过社会改革,于1954年成立互助土族自治县和一些土族民族乡。1956年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国家资助下,土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与深化以来,土族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科学种田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地方工业从无到有,目前已有水泥、化肥、农机、农药、粮食加工、酒厂、纸厂等数十个企业,工业产值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所有乡和大部分村通了汽车,用上了电。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文教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已办起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全县建立了医院和卫生所数十所。

文化艺术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全为口头传诵, 其中大都可以演唱的叙事诗《拉仁布与且门索》已搬上舞台。土族高级喇嘛、僧侣也著书立说。由土族活佛所著的《宗教流派镜史》一书,曾被译成英、德文流传国内外。代表着土、藏两族文化交流频繁。歌曲种类繁多,有“安昭”、“花儿”等,分家曲和山歌。曲调都有衬句,而且尾音拖长而下滑,深沉,回味无穷。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曲、圆舞曲等。土族居民举行婚礼时,常伴以歌舞等娱乐活动。婚礼舞一般以两个穿着白褐子长衫的领亲人为主,其他人伴唱。舞蹈动作,各地不尽相同。

另外,土族人的民间刺绣工艺很有名。图案讲究,花鸟兽石,美观大方, 朴素耐久。通常有“五瓣梅”、“石榴花”、“云纹花”、“寒雀探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等。精美的刺绣是土族妇女的创造,也是土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标志。

生活风俗

服饰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男子常穿小领斜襟、 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搭配镶边。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戴各种“扭达”头饰。

饮食习惯

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日常的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饮食卫生也很讲究。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建筑

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房子为平顶,上面可储放粮草。房子多为三间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佛堂。 卧室为炕的暖炕,连着锅灶。住室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着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礼仪

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尤其注重尊敬长者,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土族人热情好客,忠实守信。客人来时;主人常说:“客来了,福来了!”客人在铺有大红羊毛毡的炕上,先敬一杯加青盐的浓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锅馍”。若是贵宾,桌上加摆一个插着酥油花的炒面盆,端上大盘手抓肉块,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壶上系一撮白羊毛。喝酒时,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免喝。

丧葬

丧葬,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区行土葬。土族人禁忌众多,主要有,忌吃圆蹄牲畜(马、骡、驴)肉;忌在畜圈内大小便,认为这会影响牲畜的生长;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

不能问客人“吃饭没有”或“吃不吃饭”等话;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失礼,会被认为是下逐客令;进土族人家,必须先在院外打招呼,待有人应后,才能入院内;年轻妇女的卧室不得随意进入,不能同未婚姑娘开玩笑;忌客人数他们的羊只;在佛堂、大殿内忌吸烟、吐痰、乱翻乱摸和大声喧哗;忌从僧侣的 跪垫和其他物品上跨过;忌对酥油灯打喷嚏和咳嗽;在佛堂里转经轮时,必须从左向右,不可逆转;寺院附近禁止打猎和随地大小便还有高声喧哗。

宗教信仰

土族居民原信奉多神教,也有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后普遍崇信喇嘛教, 但民间信仰仍然存在。土族地区有喇嘛教寺院40余座,著名的有佑宁寺、广惠寺等。佑宁寺出了不少名僧,如章嘉、土观、桦布,颇有影响。寺院占有大量土地,互助县15所寺院占有土地69200亩。寺院是土族的文化中心。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土族先民吐谷浑在辽东时,信奉萨满教。至今在土族人的生活中仍可以看到萨满教的遗俗。其中主要宗教活动有:祭敖包、白虎祭、选神羊等。8世纪末苯教传入土族地区,14世纪趋于没落。如今只有在互助、大通等地区的一些土族村庄中,有少量的苯教神职人员。

节庆活动

土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有,农历正月十四日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威远镇擂台会,三月三、四月八庙会,六月十一丹麻戏会,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会,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区的“纳顿”(庆丰收会)等等。其中擂台会、丹麻戏会和“纳顿”最具民族特色。届时,除举行赛马、摔跤、武术和唱“花儿”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举行物资交流会。此外,与汉民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等。

土族的禁忌

禁忌: 土族忌讳过中秋节。中秋之夜人们要朝月亮撒一把草灰。土族忌讳吃驴、骡、马肉。到土族人家作客。忌讳到牲畜圈里大小便。同时忌讳数主人家的牛羊,认为这会影响畜群的发展。上炕就坐时忌讳坐到主人家的枕头、被子上。土族还有忌门的习惯,如生孩子、安新门、或家中有重病人时,要在大门旁边贴一方红纸,或在大门旁煨一堆火,外人不得进入庭院。

以上就是我对土族的一些认识,土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欢迎来我们这里旅游。

六、报告

当我们结束这次探究活动之后,我们真正地意识到民族风俗给我们带来了的特色的创新 。它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佳节。人民为了庆祝这一节日而逐渐出现很多的风俗,这些都表达了民族文化各行不同的色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应该尊敬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的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

烂的文化 。

七:心得体会

通过研究活动让我们明白了实践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令人受益匪浅,。民族习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强调的就是亲身经历。任务很轻松,这类的活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课外知识,积累经验。在这次实践中,更加主动去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参与能力及自身素质。

【家乡民俗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5-09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6-18

暑期招生社会实践报告11-26

暑期鞋厂社会实践报告06-06

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报告05-29

【热】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5-09

【推荐】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5-09

【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5-09

【热门】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5-09

【荐】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