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生活小常识>《中考语文版专题复习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版专题复习文学常识

时间:2022-05-07 04:16:48 生活小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版专题复习文学常识

基础知识之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版专题复习文学常识

复习策略

语文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体知识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

综观我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形式,都是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结合,来进行考查。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名著作者、年代、主要人物的了解;2、对名著中著名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对人物的评价;3、对名著中著名场景或经典情节的了解。 在复习过程中,应通过合作学习,分工协作,着重整理文言课文与名著的有关知识:①作者、年代;②主要内容、情节;③主要人物的姓名、性格特点以及和他们有关的著名事迹;④对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七年级文学常识

《古代寓言二则》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这则寓言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现实是不可能成功的。

2.《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国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这则寓言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水调歌头》

1.选自《东坡乐府》,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2.这首词反应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三峡》

1.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2.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3.文章顺序是先写七百里山势,接着写夏水迅猛,继而写春冬美景,最后写寒秋萧杀。 《赵普》

1.本文选自《宋史·赵普传》,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

2.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反映了赵普读书专心致志和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奏荐人才的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毛泽东词三首》

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2.《沁园春·雪》上阙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阙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3.《卜算子、咏梅》写于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1961年,词的上阙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阙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精神境界,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而陆游笔

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的,饱受摧残的形象,感情基调低沉、孤傲。

《古代诗词三首》

1.《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本诗的主要特点是叙事和心理揭示融为一体,诉说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2.《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从壮与悲、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人民遭受的苦难境遇以及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八年级文学常识

《七律 长征》

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写于1935年10月,这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①腾越五岭、②急跨乌蒙、③巧渡金沙江、④飞夺卢沟桥、⑤喜跨岷山雪。全诗运用了对偶、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古诗四首》

1.《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这首诗写于长安,通过春望所见,体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深情。诗的前四句写春城破败的景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中思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别意。

2.《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人夜泊秦淮(今江苏南京),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3.《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和词人。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晏子使楚》

1.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2.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跃然纸上。

3.委婉的语气,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至损害两国的关系。 《小石潭记》

1.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沧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

2.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先写见到小石潭;接着描写小石潭的概貌,着重写石;再接着写潭中之景,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动静结合;然后写溪流水源,写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

《记承天寺夜游》

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文艺评论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通过月夜景色的描绘,透露了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马说》

1.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杂说》是一组短论,没有揭示要论说的内容。这里所选的是第四篇。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作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的主旨,“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既照应了开头,又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陋室铭》

1.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守道的生活情趣。

3.作者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 《活板》

1.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梦溪笔谈》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

2.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紧扣“活”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核舟记》

1.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县)人。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他好学能文,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著有《茅檐集》。课文采用“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细致地描述了刻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刻舟的“奇巧”,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刻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刻舟记》的主题是“技亦灵怪矣哉”。

《口-技》

1.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2.课文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篇,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由“施屏”准备演出开始,到表演结束“撤屏”终止。主体部分写口-技表演,以一个家庭为中心,写了生活中几个片段,按时间推移展现“惊醒”——“入睡”——“一场大火”三个场面,既井井有条,而又曲折有变化。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是本文最显著的一个写作特色。

九年级文学常识

《陈涉世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鲁迅称这部作品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部分记叙了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

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贯穿文章的主线是陈胜吴广的活动。详写的是起义的筹划过程和起义场面。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桃花源记》

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记”是一中文体,本人以诗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林、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节结构全文,虚构了一个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与朱元思书》

选自后人所辑《吴朝请集》,作者吴均,字叔痒,南朝梁文学家,做过奉朝请。这篇山水游记小品文(又称骈文)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本文文眼“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照全篇。

《捕蛇者说》

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比较重视文采。本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点明中心句子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结尾处写法是卒章显态。全文有叙有议,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

《岳阳楼记》

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藤子京的慰勉和规之意。

《醉翁亭记》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篇游记以“乐”为主线,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胸怀,也包含着寄情于山水以派遣苦闷的复杂心情。

《曹刿论战》

本文选自《左传》,这本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曹刿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取信于民,文中具体指的是“小人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同时在作战时还必须正确运用战术,把握进军时机(彼竭我盈时)和追击时机(辙乱旗靡时)本文紧扣“论战”,以庄公的“鄙”衬托出曹刿的“远谋”,剪裁精当,详略得当,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细,而战场上敌我双方的搏杀写得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史,历史散文集,西汉刘向编订。本文从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国君要广开言路,才可以兴国。

《<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下》,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即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文章采取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出师表》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时人称“卧龙”。表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奏章,这个表是诸葛亮准备出师伐魏,夺取中原,出发前给后主刘禅。

本文以十分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和对先帝感恩图报的一篇深情。 “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前提),严明赏罚(关键)和亲贤远佞(核心),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和抒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本文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五、典型习题

1.(泰州市05年中考语文试题)

《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 》,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 》。(2分)

2.(泰州市06年中考语文试题)

(1)《水浒传》中有着许多生动的情节,如鲁达“拳打镇关西”, (人名)“醉打蒋门神”,林冲“ ”。 (2分)

(2)除保尔·柯察金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个人物的名字是 ,保尔身上最能打动你的人格特征是 ,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了题为《 》的中篇小说。(3分)

3.(泰州市07年中考语文试题)

(1)《格列佛游记》是 (国家)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 的作品。(2分)

【解析】近三年均是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答案及评分标准:

1.《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猫·狗·鼠》、《范爱农》、《琐记》、《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 以上8篇写出一篇篇名即可)(2分,每空1分)

2.(1)武松(1分) “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等(1分)(2)朱赫来,冬尼娅,丽达,谢廖沙,瓦莉亚、达雅等(1分)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1分,写出一点即可)《暴风雨所诞生的》(1分)

3.本题2分,一格1分。英国;斯威夫特(江奈生斯威夫特)。

六、配套练习题

测试要求:

1.了解重要作家的有关情况(包括姓名、朝代或国籍、主要作品及其出处等)。

2.了解文体知识(主要了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及古代诗、词、曲等有关知识)

3.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古代重要的作品的有关知识(包括作品主题或故事主人公等)。

4.了解并掌握初中课本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的有关知识(包括作品主题或故事的人物及主人公等)。

测试题:

请选出下列各题中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1. ( )

A.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有些故事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B.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联系的,交错使用。

C.从文学常识的角度来看,《孔乙已》和《我的叔叔于勒》有三点相同:作品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都是短篇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D.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人物;祥子是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人物;夏洛克是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

2. ( )

A.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B.《岳阳楼记》以“记”为名,借题发挥。

C.范仲淹,子希文,谥号文正。“唐宋八大家”之一。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一幅题岳阳楼的名联

3.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高尔基的《海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B、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是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是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自然景物。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幅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4. ( )

A、宋江、鲁智深、李逵、时迁都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B、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述了大家认真而凝重地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这篇文章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个人都应该把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作为热爱祖国的神圣职责。

C、《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作品。

D、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课文,正确的顺序是《刻舟求剑》《三峡》《范进中举》《活板》。

5. ( )

A、《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

B、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黔驴技穷”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黔之驴》。

D、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6. ( )

A、《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

府诗集》。

B、魏学伊《核舟记》、林嗣环的《口-技》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C、《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故乡》选自《呐喊》,两篇文章中的“我”都是指鲁迅。

D、《春》《背影》的作者都是朱自清,《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老师》的作者都是魏巍。 参考答案:

1. 本题以选择题型考查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由于四个选项涉及的考点面较广,考生平时若识记没有到位,就易选错。回答本题的正确方式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将四个选项横向比较,找出疑点,再确证。C 2.B 3. A 4. D 5. C 6. C

2016中考语文复习:文学常识2016-07-17 15:59 | #2楼

一、知识要点复习:

内容涉及面较广泛。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

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

(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

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只要能很好地表现内容,在形式上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4)富有文采

好的散文总是和优美凝练的语言联系在一起的,讲究对语言美的追求。一般来说,散文的语言应当简洁、凝练、自然、优美。在遣词造句上,讲究朴实而不贫乏,华丽而不做作,丰富而不堆砌。既追求文采斐然,又蔚为天然,使读者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5)情真意切

散文和诗歌一样,侧重于抒发情感,表达情志。散文之所以能产生一种迷人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作者在散文中所精心描绘的诗情画意和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散文中的情贵真、贵深、贵实,忌假、忌浅、忌浮。要为情造文,不要为文造情。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3、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话剧以对话为主,如《雷电领》;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图兰朵》;舞剧以舞蹈为主,如《丝路花雨》;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戏剧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另外,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戏剧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在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中占的比重最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剧本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作品的主题。戏剧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还有序幕和尾声。

(2)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动作高度个性化,符合各自身份和性格特点。

(3)适合舞台演出。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纷繁,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4)有舞台说明。舞台说明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中考语文版专题复习文学常识2016-07-17 16:28 | #3楼

(苏教版)中考专题复习: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理解 doc#e#

【考点解说】

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不仅有利于阅读,也有利于交际。2015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试题涉及这样一些内容:①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②了解现行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尤其是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③了解现行教材涉及的文学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④了解现行教材涉及的作品中著名的文学典型;⑥现行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等。文学常识考查的主要是考生对教材涉及到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及掌握情况,考查内容主要来自于学生所学教材。

【题型分析】

2015年全国中考文学常识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选出所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选出作品、年代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选出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年代及作品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文体知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及作品人物表述正确的一项;选出对文化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②填空题:作家作品、作家流派及作品人物填空;文学、文化常识填空。③简答题:结合某一诗人有关诗句对其诗歌创作进行简要评价。

【解题策略】

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专项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和《背影》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b.《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剧本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

c.《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它描写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南国雪景,纵论历史英雄,表达了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

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文章通过都德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双手》这篇散文描写了一双"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的"天下第一奇手",塑造了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

b.《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描写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痛苦生活,揭示人力车夫和广大劳动人民悲惨命运根源是烈日之烈、暴雨之暴。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春秋时期儒家代表孟子的作品,本文采用逐层论证的手法,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目的在于启发君主多打胜仗。

d.《陈涉世家》节选自编年体史书《史记》,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失期、法皆斩"。

3、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c.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春》《背影》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4、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古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一般为八句,分为首联、颈联、尾联和颔联。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d.《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将,"豹子头"林冲就是其中之一。

5、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展开联想、想象,让牛郎织女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以此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从标题可以看出文章主要是写童年玩乐和读书的生活情景。

c.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新闻。阅读新闻,要注意新闻的六要素(即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标题、导语和主体。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在《威尼斯商人》这部剧作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夏洛克。

6、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朱自清,宇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背影》一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第一次从正面刻画父亲形象的散文。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

c.戏剧《威尼斯商人》,诗歌《天上的街市》,童话《皇帝的新装》,神话《女娲造人》,寓言《蚊子和狮子》--文学体裁的多样化,开拓了语文阅读的视野。

d.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代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b.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交代的是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背景等。 c.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d.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需要一个集中的中心。

8、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

b.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c.《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d.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北岸。

9、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愚公移山》从文学体裁上看是一篇寓言,选自《列子·汤问》。文中有一个与愚公相对比的人物,叫智叟,这个名字具有讽刺意味。

c.《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史。

d.《与朱元思书》是北朝梁的吴均所写的一篇书信体山水小品。

10、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莎士比亚、欧·亨利。

b.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c.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描写的人物是诸葛亮。

11、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b.《观刈麦》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割麦子的情景,并借一位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c.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

d.《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正确的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文忠"是谥号,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c.司马迁,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司马光,北宋史学家,编有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d.契诃夫与莫泊桑均是法国著名作家,他们与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13、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繁星》《春水》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它们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保尔·柯察金,故事取材于当时众多革命者的典型经历,表现了那个年代残酷的斗争生活。

c.《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蚂蚁和蝉》就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对人们有教育意义。

d.《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因出航时遭遇风暴,船被打翻,他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芜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的孤独时光。

1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 )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我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长篇小说表作是《 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残冬》。他的散文《白杨礼赞》和《风景谈》被称为散文的姊妹篇。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或者《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茶馆 》;他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c.朱自清,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被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d.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小说代表作:激流三部曲《雾》、《雨 》、《电 》。爱情三部曲《家、《春》、《 秋》。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四大古典小说是《 红楼梦 》、《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西游记 》。

b.被鲁迅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作品是《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c.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鲁迅。他小说的代表作是《 狂人日记 》。

d.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其中"四书"指《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指《易 》、《 尚书》、《礼 》、《诗》、《春秋》。

16.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 ,自号 ,在初中阶段学过他的代表作有 、 、 。

17.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_ _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 、 、 、 。

18.莫泊桑, 国短篇小说家,与_ _ 和__ 被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是 、 。

19.屈原是我国第一位 、 诗人,开创 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这种新诗体开创了我国 传统。 和 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中考语文复习攻略:文学常识知识点2016-07-17 14:20 | #4楼

一、知识要点复习:

内容涉及面较广泛。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

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

(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

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只要能很好地表现内容,在形式上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4)富有文采

好的散文总是和优美凝练的语言联系在一起的,讲究对语言美的追求。一般来说,散文的语言应当简洁、凝练、自然、优美。在遣词造句上,讲究朴实而不贫乏,华丽而不做作,丰富而不堆砌。既追求文采斐然,又蔚为天然,使读者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5)情真意切

散文和诗歌一样,侧重于抒发情感,表达情志。散文之所以能产生一种迷人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作者在散文中所精心描绘的诗情画意和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散文中的情贵真、贵深、贵实,忌假、忌浅、忌浮。要为情造文,不要为文造情。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3、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话剧以对话为主,如《雷电领》;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图兰朵》;舞剧以舞蹈为主,如《丝路花雨》;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戏剧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另外,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戏剧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在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中占的比重最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剧本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作品的主题。戏剧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还有序幕和尾声。

(2)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动作高度个性化,符合各自身份和性格特点。

(3)适合舞台演出。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纷繁,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4)有舞台说明。舞台说明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4、诗歌

诗歌,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开路先锋。是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最凝练、形象地反映生活,富于想象,构思精巧,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常根据节奏和音顿分行排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不仅由于它在内容上是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来抒发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既有别于其他一切文体,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从原始歌谣的不定型,发展到四言、五言、七言诗基本定型,又发展到宋、元的词和曲,以至于今天的新体诗。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发展变化是相当大的,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1)乐府

乐府原指朝廷所设置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歌制成曲谱,制作、演奏新的歌舞新的歌舞;二是采集民间歌谣,陪上音乐演唱;三是训练演奏人员和歌手。以供郊祀、饮宴、游观娱乐的需要。后来,把乐府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这样一来,“乐府”一词就由专业机关而变成诗歌的名称了。最早的乐府诗是配乐歌唱的,后来文人仿照这种体裁创作的乐府诗,不管配不配乐,都一律称之为“乐府”。

(2)歌行

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诗多用歌、行、曲、引、叹、吟、怨、弄、操等,其中以用“歌”、“行”为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

(3)古体诗

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为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格律诗)相对应。其表现形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多种,且不讲究对仗、平仄等格律,用韵也较为自由且可换韵。在多种体式中,以五言、七言为多。二是对于古体诗歌的泛称。又,南北朝时称汉魏无名氏的诗为古诗。

(4)近体诗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律诗”。是唐代以后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近体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讲究平仄,双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五言仄起式首句不用韵)。律诗除首联尾联外,中间两联(颔联、颈联)还要求对仗。“今体诗”一名是唐人为区别以前的诗体而采用的说法,为后人沿用,现代则多称为格律诗。

(5)四言诗

四言诗指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为主的诗体。四言诗在殷商时代形成,是我国古代诗歌总最早形成的诗体。四言诗(这里主要就《诗经》而言)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其特殊功绩。除了语言的准确精练而外,赋、比、兴的运用,开创了我国诗歌“形象思维”的先河。东汉以后,“文繁而意少”的四言诗逐渐衰微,为民间新兴的杂言、五言诗所取代。

(6)律诗

律诗是一种每首八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格律非常严谨的诗。它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到唐代初期基本发展成熟,盛唐以后是它的黄金时代。律诗分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排律(或“长律”)三种。此外,还有少量的三韵小律和六言律诗。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每首的字数、句数、压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可以归纳如下:1、每首限定八句。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3、每句的句式、平仄都有规定,而且讲究粘对。4、每首必须用对仗。

【中考语文版专题复习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中考专题复习之文学常识05-07

语文版中考文学常识05-07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常识05-06

初中语文版文学常识05-07

语文版七上文学常识05-07

语文版初中文学常识05-07

语文版八上文学常识05-07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宋代文学常识03-10

苏教版中考文学常识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