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
一、文学常识填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chú) 琅琊(láng yá) 辄(zhé) 林霏(fēi)开 .....
岩穴暝(míng) 伛偻(yǔ lǚ) 山肴(yáo) 野蔌(sù) .....
酒洌(liè) 觥(gōng)筹交错 颓(tuí)然 阴翳(yì) ....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
(1)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环:包围。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
(4)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
(5)名之者谁 名:命名。
(6)饮少辄醉 辄:就。 .
(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
(9)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发:开放。 ..
秀:草木茂盛。繁阴:形成浓阴。
(12)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
(13)休于树 于:在。 .
(14)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
(15)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
(16)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
(17)弈者胜 弈:下棋。 .
(18))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
(19)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
(20)树林阴翳 翳:遮盖。 .
(21)太守谓谁 谓:是。 .
四、古今异义:
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2、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3、野芳发而幽香 芳:古义:花朵 今义:芳香
4、山间之四时也 时: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五、一词多义:
1、而: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表顺接的连词
②泉香而酒冽; 表递进的连词
③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并列的连词
④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
⑤已而夕阳在山。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
2、绝:①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停止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③以为绝妙; 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 极,非常
3、酿泉:①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名词,泉的名称
②酿泉为酒。 宾动短语,酿造泉水
4、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快乐,动词
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名词
5、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秀丽
②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开花
6、意: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打算
9、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②临溪而鱼。 到
10、名:①卷卷有爷名; 名词,名字,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动词,给……命名,
11、穷:①乐亦无穷也: 尽。
②欲穷其林: 走完。
12、归:①云归而岩穴暝: 归集,聚拢。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家。
13、谓:①太守谓谁: 为,是
②太守自谓也: 命名
六、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
3、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
4、自号曰醉翁也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 ..
6. 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
7. 杂然而前陈者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
七、特殊句式以及重点句子翻译
1、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
2、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3、省略句:
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八、出自本课的成语
1、【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2、【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
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3、【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4、【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
物真-相完全显露。
5、【山肴野蔌】 野味和野菜。亦作「山肴野湋」。
6、【风霜高洁】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7、【前呼后应】 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九、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
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
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 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十、理解背诵。
1、表明“醉翁”的由来句子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的四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把山水之乐具体化的句子是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文中写出了夕照全景的句子是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文中描写归后情景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 写景 为主,兼以 抒情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乐 。文章是如何围绕这条主线层层展开描述的?
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最后与民同乐
2、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3、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 忧乐天下 的恢宏之志。
《醉翁亭记》洋溢着 与民同乐 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 悄怆幽邃 的凄寒之气。
《桃花源记》飘逸着 宁静祥和 的理想之风。
5、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由远到近。
6、 本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7、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
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8、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一、基本知识
(一)文学常识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阅读探究
1.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
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
2.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3.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引出下文。
5. 第一段写了哪两个主要内容?
(1)醉翁亭的自然环境;(2)命名缘由。
6.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8. 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 写山和泉有什么作用?
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作了自然的铺垫。
10. 说太守而不称名,为什么?
为文末设伏。
11.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2. 以简短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
13. 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14. 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抓住了不同时令景物的各自特点。
15.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分——总。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
16. 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
17.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1
18. 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
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19. “伛偻提携”指什么?是什么修辞方法?
老人、小孩。借代。
20.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安定富足,怡然自乐。
21. 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是什么? 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2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3.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24. 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揭示宴酣之乐采自山水之乐。
25.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26.第四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太守与宾客日暮醉归,归结全文主旨。
27.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照应上文什
么内容?
暮而归。
28. 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
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
29.太守所醉、所乐的是什么?
太守被贬,但仍励精图治,政绩卓越,使得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因此太守“醉”于其中,也乐在其中。
30. 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什么? 醉能同其乐。
31.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32. “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
(1)寄情山水之乐;(2)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
33.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2
【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常识02-17
经典文学常识07-21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宋代文学常识03-10
文学地理常识01-26
唐代文学常识02-17
基础文学常识02-17
文学常识大全02-17
称谓文学常识02-17
史记文学常识06-08
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