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生活小常识>《书法家必知的文学常识

书法家必知的文学常识

时间:2023-03-02 21:59:35 芷欣 生活小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书法家必知的文学常识

  在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法家必知的文学常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法家必知的文学常识

  书法家必知的文学常识1

  1、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4、古代四大类书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

  5、八股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6、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7、五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8、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9、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0、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1、书法四体

  正、草、隶、篆

  12、文房四宝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13、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4、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5、三书

  《魏书》《蜀书》《吴书》

  16、乐府双璧

  《木兰词》《孔雀东南飞》

  17、史学双璧

  《史记》《资治通鉴》

  18、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魏晋南北朝)

  《史记》《汉书》《后汉书》(唐开元之后)

  19、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0、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21、左思《三都赋》

  《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

  22、南朝三谢

  谢灵运、谢安、谢眺

  23、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4、李清照三名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25、北宋文坛四大家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26、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2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28、清代词家三绝

  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嵩

  29、扬州八怪

  汪士慎、 李鳝 、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李方膺

  30、北宋四大书法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31、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页

  32、南宋诗坛四大家

  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33、大李杜

  李白、杜甫

  34、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35、千古文章四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36、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37、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8、唐宋散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39、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40、元末明初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西厢记》 《墙头马上》 《拜月亭》 《倩女离魂》

  42、元杂剧四大悲剧

  《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梧桐雨》

  43、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琵琶记》《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雷峰塔》《桃花扇》

  44、中国十大古典喜戏

  《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阁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

  45、中国历史上十大女诗人

  班婕妤、 蔡琰、左芬、苏蕙、谢道韫、鲍令晖、 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46、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二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47、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48、《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49、《论语》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

  50、《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大事。

  51、《吕氏春秋》

  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思想。

  52、《战国策》

  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共33篇。

  53、《楚辞》

  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共17篇。

  54、贾谊

  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55、《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史。

  56、《汉书》

  纪传体史书,东汉史学家班固受诏编写,未完,死于狱中,后由班昭、班彪等完成。

  57、《孔雀东南飞》

  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58、曹操

  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59、诸葛亮

  政治家、军事家,《出师表》为其代表作。

  60、曹植

  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代表作为《七步诗》。

  61、《搜神记》

  笔记体志怪小说,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

  62、陶渊明

  东晋诗人,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诗的新境界。《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都是其代表作。

  63、《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古代一部记我国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

  64、《后汉书》

  南朝史学家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

  65、《木兰诗》

  民间叙事诗,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

  66、王之涣

  诗人,歌咏边塞的诗歌最著名。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

  67、王维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代表作有《山居秋暝》《送别》《使至塞上》。

  68、孟浩然

  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王孟”。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

  69、王昌龄

  擅长七绝,主要写边塞诗和宫怨诗。

  70、李白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

  71、杜甫

  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语言准确,许多诗流传千古。

  72、白居易

  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深刻反映现实,反映民众疾苦,感情充沛,语言通俗,雅俗共赏。代表作有《长恨歌》《忆江南》《卖炭翁》。

  73、韩愈

  世称韩昌黎,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

  74、柳宗元

  积极提倡古文运动,写出大量优秀散文、游记、寓言、诗歌等。代表作有《小石潭记》《江雪》《捕蛇者说》。

  75、杜牧

  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江南春绝句》、《阿房宫赋》等为其代表作。

  76、岑 写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7、刘禹锡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乌衣巷》《陋室铭》。

  78、范仲淹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79、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诗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均有成就。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伶官传序》。

  80、苏轼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均有极高成就。

  81、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提倡变法。

  82、李清照

  北宋女词人,在散文诗词方面均有成就。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夏日绝句》。

  83、陆游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存诗9300多首。代表作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

  84、辛弃疾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85、文天祥

  北宋政治家、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诗文,代表作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86、柳永

  北宋婉约派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代表作有《雨霖铃》《少年游》。

  87、周敦颐

  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代表作有《爱莲说》。

  88、姜夔

  南宋词人,代表作有《扬州慢》。

  89、关汉卿

  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

  90、施耐庵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水浒传》。

  91、罗贯中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92、吴承恩

  在民间传说、杂剧和其他著作的基础上创作《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93、冯梦龙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通俗小说作家。作品以所辑《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最著名。

  94、蒲松龄

  字留仙、剑臣,号柳泉,代表作为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

  95、方苞

  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代表作有《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96、吴敬梓

  所著《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长篇讽刺小说。

  97、曹雪芹

  完成了《红楼梦》前80回,《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98、龚自珍

  清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散文家,“桐城派”奠基人之一。

  99、梁启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改良主义思想家、宣传家。代表作有《少年中国说》。

  100、顾炎武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书法家必知的文学常识2

  一、称谓

  长辈: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属书、醉书、嘴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四、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制石、篆刻

  书法家必知的文学常识3

  指实,

  就是手指执住笔管要着实,每个指头都要互相配合,达到“五指齐力”的要求。书写是用力协调和谐,紧松适宜,得心应手。不宜太紧,也不可太松。手指执得过紧,就使用笔变得僵硬,同时也很吃力,时间一长就会感到手指发麻而不听使唤。因为毛笔是柔性的,执得太紧就不能发挥毛笔特有的功能。传说有次王献之在写字,其父王羲之从背后猛地用力去拔笔,没有拔掉,就说王献之日后必有成就。这实际上是个错误的传说,且不说它的真实性如何。如这样拼命地执紧笔杆,还谈得上什么运笔自如,灵活潇洒。所以清代书法家包世臣曾说:“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往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

  掌虚,

  就是不让手指紧贴掌心,掌心应是虚空的。这样手指与笔管才能转动进退。前人曾要求手掌中能放一个鸡蛋,这虽是种夸张的讲法,但说明了掌心一定要有空间距离。如让手指紧贴掌心,就阻碍了手指与笔管的运动。

  腕平,

  就是指手腕与纸面要保持相对平衡,使笔管保持垂直,这样是为了便于运腕,使腕左右前后地运动,即可四面铺毫,八面出锋。如果腕不平,或上翘下俯,毛笔就不能在纸上自由地运转,直接影响书写效果。

  掌竖,

  就是手掌要竖起,使腕与纸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笔锋垂直,便于运笔起势,不致笔画偏斜。另外,如果掌不竖起而紧贴纸面,则手指和腕就无法运转了。注意笔锋垂直是指运笔写第一个点画时应这样,即落笔写字起,而以后在书写过程中可前后左右的调整运动。

  运腕,

  就是通过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左右起倒的灵活运动,使笔毫在纸上写出点画分明的线条。运腕不仅直接牵引着五指的运动,而且关系到字的好坏。因此,初学者都要学会运腕。首先要注意的是,写字必须以手腕运笔,而不可用手指运笔。手指运笔叫“拨笔”,而此种方法是写不好字的。笔管被五指执着不动,依靠手腕里发出力量使手活动。这样运腕用笔,手腕就要离开桌面,使之悬空着,不然手就无法活动。许多人写字时将手臂连腕紧贴桌面,这样腕就被固定了,写字时就只好用手去拨动笔管,而且笔尖的运动范围也非常之小,写二厘米左右的小楷还可勉强对付,写中楷、大楷以至再大的字时,就无能为力了。所以,讲究运笔首先需要练习悬腕法。

  悬腕法,

  就是把腕、肘在内的整只右臂离开桌面而悬空,又称为“悬肘法”。运用此种方法可以左右前后地挥毫运笔,从而便于灵活转动和把力自然输送到笔端,使字更显得苍劲生动,笔力扎实。明代书画家徐渭曾在《论执管法》中说:“古人贵悬腕者,以可尽力矣”。同时可以不受墨迹未干的限制,适宜与写中、大楷或更大的。初学悬腕法时,手腕容易颤抖,书写也忽高忽低,或粗或细,感到手臂肌肉紧张,这都是正常的,只要坚持练习,经过一阶段后就会感到运用自如,自然轻松了。因为悬腕写字对于腕力的发挥,笔力的表现都极有益处。所以,初学者闯过此关,今后将受益无穷。元代书法家赵孟FU曾说:“古人称下笔有千仞之势,此必高提手腕而后能之”。

  枕腕法,

  就是用左手背(或用竹、木为搁臂)似枕头那样垫在右手腕下面,这种方法只适宜于写小楷,实用价值不大。因为枕腕后就会阻碍腕力的运用发挥,也会增加腕部的'摩擦,感到不便利。同时也失去了左手按纸及移纸的作用,因此要移动纸时,就要停下笔抽出左手,这样不仅减低速度,而且使字的笔势没有连续性,故此法不宜提倡。

  提腕法,

  就是手腕提起,而肘部依然搁在桌上,它较适用于写中、小楷。此种方法由于肘部可以搁住桌子,较长时间的书写,手臂不易酸痛。但是因为肘部抵住桌面,限制了运笔的幅度和力度的输送,亦容易揩去墨迹未干的字。

  运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熟练的,必须在不断地练习中才能掌握。开始时很可能腕不灵活,感觉很僵硬,这就要坚持练习。并且在休息时也可临空练习,将手腕左右不停在运动,同时这也是在练悬腕,此种方法初学者可以一试,效果较好。

  书法家必知的文学常识4

  首先是执笔

  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

  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

  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

  书法家必知的文学常识5

  写印稿前须磨细面,如磨石时力度无法均匀,会出现印面倾歪斜,须注意变换印石方位,初学者写印稿方法如下:

  一、反写法:先将印稿设计在透明度较好的纸上,翻过纸侧依照“反稿”用铅笔摹写上石,再用毛笔复写一遍。如临印,可将印谱倒头放置,在选临的印拓边置一小镜,即依镜中印章样摹写上石。印稿上石后,宜用镜子对照原作仔细审视,作进一步的修正。

  二、水印法:

  1、先将毛边纸(或毛太纸等)复于印面,在手掌中压一痕迹,然后在纸透上压痕范围内用浓墨临写或设计印稿

  2、将墨迹干透的印稿复于印面。注意固定不使纸石浮移位。

  3、用干净毛笔在印稿上施以不太湿的清水,再用干净的'毛边纸吸干多余的水分。

  4、复二三毛边纸于印稿上,用指甲均匀地研磨后揭去印稿便成。(如印文不清晰,可用笔稍加勾描掌握水印法的关键是:经细砂纸磨平后印面残剩的粉质不要去。以浓墨写印稿,宜待墨稿干透以后再湿水,以微湿均匀为要,刻者可在不断实践中逐渐改进方法。

  【怎样摹印】

  在临刻前,我们应做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摹印。方法是几乎透明但又不透水的描图纸蒙于印拓上,用手轻轻压住纸不使移动,然后用小号圭笔蘸墨(或碳墨水、绘图墨水),依原印线条摹写。要尽量将每个字中笔划的起笔、收笔、转折这些最微妙又最能反映原印精神的细节,摹写和接近原作,同时细心体会,记住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对于以后创作是大有益处的。(摹前须以肥皂洗手,并用纸垫手,以免油腻污纸而难以上墨)。

  摹印右列各印,白文摹字的线条,以细线勾边。如果用腊纸坯或透明又微透水的纸摹印,只要将纸与印花大小相等的印石在掌上压下痕迹,(摹印纸与印谱间可衬托一层不透水的透明玻璃纸以保护印谱)摹下后用水印法翻印上石,并且用墨笔稍加修描,即可临刻。初学宜选工整一点的满白文入手。

  【执刀法】

  执刀如同执笔,一般是无定法的。各种执刀都有利弊。无非是适应刻者的习惯。看篆刻作品的好坏,并非观摩操作表演。但采用适合自己习惯的执刀法可有助于刻好印。编者喜欢采用的执刀法,如同执钢笔。一般青少年都易接受。是以拇指、食指、中指执定,无名指、小指辅于中指之后,角度约45°。靠上述三指的关节收送,由右下方朝左前方刻去,运刀方向不变,像打拳一样便于向外发动。熟练后还可变换刀刃角度、方向,随意运刀加工细节之不足。

  【运刀法】

  篆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合,故前人称刻刀为铁笔。前人谈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虚,实际上运刀法不外冲刀和切刀两种。

  “冲刀”以刀角须要刻之线条推刀向前,并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运刀速度,但这“冲”并非一冲了事,而要一节一节地冲,可免直冲不够凝重之弊,冲角度较小,约30左右。

  “切刀”执刀角度较冲刀直,至60左右,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将长线条分段,以若干重复动作完成。因纯用切刀缺乏气势,一般宜冲切兼用,依靠全身之虚劲,通过肘腕运到指间,而不是靠手臂大动作来完成。

【书法家必知的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高考必知文学常识05-07

小学必知文学常识05-07

初中必知文学常识05-07

国人必知的文学常识05-07

大学必知的文学常识05-07

高中必知的文学常识05-07

中考必知文学常识05-07

中学生必知文学常识05-07

国人必知的77个文学常识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