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生活小常识>《中考语文专项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专项文学常识

时间:2022-05-06 22:51:20 生活小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专项文学常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中考语文专项文学常识

a. 剧本,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是我国戏曲的特点之一。

b.《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的作者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都擅长散文、小说创作。

c.苏轼,字子瞻,世称 苏东坡 ,宋代文学家。他的创作非常丰富,我们学过的作品有《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d.在初中阶段,我们阅读的名著中,有许多是法国作品,如《昆虫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等。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a. 夸父逐日 和 愚公移山 的故事皆出自《山海经》,在 夸父 和 愚公 的身上,都体现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唯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共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c.诗歌是一种偏重于抒情言志的文学样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歌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文学的角度看,都是诗歌。

d.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文学经典。

3. 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

a.《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它包含了《狼和小羊》、《农夫和蛇》、《蚂蚁和蝉》、《丑小鸭》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b.《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人公祥子得名 骆驼 的原因是他有骆驼一样积极坚韧、吃苦耐劳的精神。

c.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 诗仙 诗圣 。李白诗歌的风格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

d.记、说、序、表、铭等都是古代文体。其中,记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

4. 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c ...

a.《童年》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创作自传体小说。

b.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如《繁星》、《春水》等,大多以母爱、童真等为主题。

c.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他的著作《资治通鉴》,既可以当文学作品来欣赏,也可以当历史著作来研究。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项试题附答案解析2016-07-11 12:36 | #2楼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b、范仲淹的《渔家傲》是依照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而辛弃疾的《破阵子》却打破了上下分片的体例,和《渔家傲》的结构不一样。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分别从声和形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d、苏轼的《江城子》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

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中,诗人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 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赋予雪景以生命感,是化动为静。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前句是说八百里急行军之后,将士们非常疲惫辛苦,于是用烤肉犒赏将士们。

d. 《雨说》这首诗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这句话表现了“春雨”为自己的奉献而喜悦、乐观的心情。

3.对下列诗句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

d、“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官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4.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赏析:“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赏析:这是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异”字统领,突出塞外与中原地区秋景的不同。

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诗人的“手掌”终于摸到了“一角依然完整”的土地,那里就是没有被日本帝国主义践踏的解放区。可是由于祖国的大-片土地已被日本帝国主义所占领,因此,诗句在感情表达上,依然是忧郁的、冷色调的,表达出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情感。

【中考语文专项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宋代文学常识03-10

语文中考文学常识03-21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诗歌12-11

中考文学常识之唐代文学02-16

中考常考文学常识05-22

语文高考文学常识03-08

语文文学常识05-26

北京语文会考文学常识03-03

语文古代文学常识02-27

有关语文文学常识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