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餐桌礼仪>《中西餐桌礼仪常识

中西餐桌礼仪常识

时间:2022-05-06 08:15:38 餐桌礼仪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西餐桌礼仪常识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中西餐桌礼仪常识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着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

『餐具摆放』

餐具摆放的位置主要是为方便用餐,由外而内取用。用过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应会收起用过的餐具。

(1)红酒杯﹕喝酒时应拿着杯脚,而非杯身,避免手温破坏酒的味道﹔

(2)水杯:喝饮品前最好先抹嘴,以免在杯上留下油渍﹔

(3)白酒杯﹔ (4)甜品匙﹔ (5)甜品叉﹔

(6)面包碟﹔ (7)牛油刀﹔ (8)鱼叉﹔

(9)大叉(主菜叉)﹔

(10)餐巾﹕大餐巾可对摺成三角形放在膝盖上,抹嘴时,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离开座位时,

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后,应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盘的右边﹔

(11)大刀(主菜刀)﹔

(12)鱼刀﹔

(13)汤匙﹕喝汤时忌发出声音。喝汤后,汤匙不应放在碗中,应把汤匙拿起放在汤碟上。

『入坐礼仪』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而坐。身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而关于邀请入坐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时,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唿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使用礼仪』

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因为三岁小女孩这样做或许很可爱,但十三岁以后的成人这样做就有点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

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食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食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方面,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食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服务生会主动来将盘子收走。食具除了用来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来移动食物,因为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食用礼仪』

肉类:切牛排时应由外侧向内切,切一块吃一块,请不要为了贪图方便而一次将其切成碎块,这不但是缺乏气质的表现,而且会让鲜美的肉汁流失,非常可惜;割肉块时大小要适中,不要切得太大,以至于有嘴巴合不起来的危险。咀嚼食物时,请务必将嘴巴合起来,避免发出声音,而且口中食物未吞下之前,不要再送入口。

贝类海鲜:贝类海鲜应该以左手持壳,右手持叉,将其肉挑出来吃。吃鱼片时,可用右手持叉进食,避免使用刀具,因为细嫩的鱼肉很容易就会被切碎而变得难以收拾;遇到一整条鱼的时候,先吃鱼的上层,再用刀叉剔除鱼骨,切忌翻身,吃龙虾时,可用手指去掉虾壳后食用。

水果:水分多的水果应该用小汤匙取食。桃类及瓜类,餐厅会先削皮切片,应该用小叉子取食。草莓类则多放于小碟中,用匙或叉取食均可。另外,在吃水果的时候,餐厅通常会提供洗手盒,里面会放置花瓣或柠檬。以供洗手之用。

甜点:一般蛋糕及饼类,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较硬的用刀切割后,同样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至于霜淇淋或布丁等,就可用小汤匙取食。如果遇到小块的硬饼干,可以直接取用。

『饮用礼仪』

汤:喝汤时要用汤匙,而不是将整个碗端起来喝,用汤匙喝汤时,汤匙应该由自己这边向外舀,切忌任意搅和热汤或用嘴吹凉。喝汤时避免出声是最起码的礼貌,当汤快喝完时,可将汤盘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外倾斜以便取汤。喝完汤之后,汤匙应该放在汤盘或汤杯的碟子上。

咖啡和茶:喝咖啡或茶时,餐厅一定会附上一支小汤匙,它的用途在于搅散糖和奶精,所以尽量不要拿糖罐及奶精罐中的汤匙来搅拌自己的饮料,也不要用匙舀起咖啡来尝甜度,不然保证你一定会得到全桌的注目礼。喝咖啡或茶时,应该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来喝,至于碟子就不必端起来了。喝完之后,小汤匙要放在碟子上。

中西对比

第一,从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中看差异。

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从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看礼仪的差异。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

我国传统作法是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

打招呼。

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译员可以坐在主宾的右侧。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

尽管在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第三,从餐具的摆放中看差异。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它的摆放就相对比较简单。餐具的摆放是这样的:大盘是离身体最近的,正对领带;餐布一角压在大盘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盘叠在大盘之上;大盘左侧放手巾;左前侧放小碗,小瓷汤勺放在碗内;右前侧放置酒杯;右侧放筷子。

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顺序是有外向内的,所以,他的摆放也是有外向内的。它是根据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顺序精心排列起来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盘(或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汤匙也放在食盘右边。食盘上方,放着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叠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盘里。面包盘放在左手,上面的黄油刀横摆在盘里,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的刀叉数目要和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顺序由外向中间排着用,依次是吃开胃菜用的、吃鱼用的、吃肉用的 比较正式的餐会中,餐巾是布做的。另外,要注意高档的餐厅餐巾往往叠得很漂亮,有的还系上小缎带。注意,别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脸。

这样看来,西餐中的餐具摆放是很有讲究的,所以我们用餐的时候绝对不能失礼。要严格按照餐具的摆放进行用餐。

第四,从进餐时的礼节看差异。

一般中国人吃饭也很有讲究。

首先在进餐时,要先请客人,若站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其次,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另外,如果你口里在嚼着东西,切记,不要说话,以免喷出饭粒,造成尴尬。

相反,西方人,一般是每个人一个盘子,就不存在夹菜的问题,但是他们一般不喜欢,吃东西的时候说话,所以吃东西时尽量的不说话的,只有在吃甜点的时候,可以聊一些,轻松地话题。

只是,一般西餐的餐具很复杂,如果弄错了餐具也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一般的餐具使用是这样的:菜盘两边如摆放了几副刀叉,应先用最外边的。第一道菜吃完,侍者会将菜盘 与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如果有几把不同大小的刀叉匙,则用途不同。

谨记“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便可无往而不利。

这里,总结一点小经验,如果你不是很懂的西餐的礼仪,最实际的办法就是别人做一步,你跟着学,看着别人怎么做,这样至少不会出差错。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特点2016-07-01 16:28 | #2楼

学 科:英语

指导教师:

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成员:

一、研究背景

在中国改革开放及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广,餐桌上的礼仪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区别,能够使我们对中西方饮食文化有更好的了解,促进中西方了解、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在学习高一英语课本(上)第六单元介绍了西方餐桌礼仪之后,同学们兴致盎然,很想进一步了解中西方餐桌习俗的差异。他们和老师商量,决定把对“中国餐桌习俗和西方餐桌习俗的差异”作为研究课题,希望了解这方面知识,以便在适当的场合表现出他们应有的修养和礼仪。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丰富了知识,提高礼仪文化的修养,而且锻炼独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做到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学习中西文化差异,增进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提高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本阶段的活动,使学生对国外餐桌礼仪有一定的了解,基本确定研究的方向和计划,做好调查活动的准备工作。

(2)、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拓宽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确定研究主题,促使协作能力的提升。

2、活动过程:

(1)主题的产生

通过在英语课堂上学习李明去加拿大后,在餐桌上遇到了一些尴尬问题,比如:他应该吃完盘中所有的菜,应该把掉在饭桌上的菜捡起来吃掉,等等,这些餐桌礼仪和中国都有很多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引起共鸣,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中外餐桌礼仪的异同”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A、进餐入座顺序:中国有哪些讲究,国外有哪些礼仪?

B、餐具的不同:中国人使用什么餐具?国外进餐都使用哪些餐具?

C、中外餐桌上要注意哪些细节,才是有礼貌?

D、在餐馆里进餐后,要不要付小费?

……

(3)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A、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有利条件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教师在人数、家庭住址和能力状况上作好协调工作。)

B、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

中外餐桌礼仪的异同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1、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了解中外餐桌礼仪的不同之处,采集时注重客观性和代表性,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分析归类的能力。

(2)、通过采访调查活动,提高学生团体协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着重引导学生练习用英语记录活动时的感受。

2、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A、按预定的方案采访有关人员,录音、拍照、摄像。

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内容,设计采访提问,确定采访记录形式,通过电话联系预约时间,分工准备所需设备,确定是否需要辅导老师或家长陪同,以采访大学外教或熟悉的外国朋友为主。

B、按预定的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等查找有关资料。

C、及时总结改进,记好小课题研究日记。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3)实践过程的指导

A、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在活动中运用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

B、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感悟及及时记录采访内容。

C、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通过集体探讨将研究问题引向深入。

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

1、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协作,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好调查报告,形成对所研究问题比较完整的认识。培养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

(2)、通过成功经验的交流和解决困难方法的讨论,能从教训中汲取经验,促使学生自主调查能力的提高。

2、活动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筛选、整理、分析、研究,形成结论。

由于采集到的信息多而杂,很容易跟预先设定的研究主题相脱离,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筛选资料,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客观的结论。

(2)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对活动的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交流成功的经验,回顾遇到的困难,特别要着重交流困难的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经验,为接下来的小课题研究打好基础,使他们对优质完成活动充满自信。

(3)完成结题报告,指导老师引导交流修正,然后定稿。

(4)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

展示要求多元化,可以借助各种表现的手段,如小品、课件展示等,切合研究主题,短小精悍。

(5)分小组准备课题展示内容,协助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和物质材料准备。

第四阶段 课题成果展示与交流阶段

1、活动的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继续探究的愿望。

(2)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意识,形成对祖国美好明天的热爱和对不同风俗习惯的包容。

2、活动过程:

(1)教师小结前阶段小课题研究情况导入新课

(2)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

A、分小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课题成果。(包括:成果展示;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活动时又产生了哪些值得研究的子课题;本组各成员的收获、体会等,形式自主。)

B、课题组之间进行互动,提问、答辩和提出建议。

C、教师评价小结。

附:小组展示的内容和形式举例)

◆《中外餐桌礼仪的不同》

形式:幻灯片、小品

内容:课题研究目的阐述——美国的餐桌礼仪——日本的餐桌礼仪

◆《吃西餐要注意什么》

形式:小报

内容:课题研究目的阐述——使用的餐具——餐桌上的举止礼仪——展示对成员外国朋友采访的照片———活动感悟

3)主题活动的拓展延伸

预设:

A、现有课题进行修改完善。

B、将各小组资料进行整理,完成班级总课题报告。

C、把研究成果对外宣传。

D、利用课余时间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子课题进行再研究。

第五阶段 活动评价阶段

1、活动的具体目标:

(1)、对参加活动的每个成员进行多元化的总结评价,要求全面具体,客观公正。

(2)、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兴趣,使每个学生感受到研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3)、增强学生对祖国热爱之情,同时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国外风俗习惯,鼓励他们为了弘扬中国的文化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2、活动过程:

(1)、在课内分组进行小组内成员自评和互评环节。

着重挖掘活动时各人的闪光点,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教师巡回指导,尽量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

(2)、小组交流,评选出本次活动的“课题小专家”。

由小组自行评定出本次活动中表现最优秀的同学为“课题小专家”,并请“课题小专家”上前介绍他参与活动的经验。

(3)、家长对孩子参加活动情况的评定和反馈。

请家长对自己孩子本次活动的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特别是要发现孩子在活动时和活动后思想行为上的转变和提升,并进行及时的表扬肯定,还可以提些活动改进的意见,例如安全问题等,使家校间达成共识,更好地合作培养孩子。

(4)、课堂交流

交流家长的评价内容,对积极协助的家长要特别感谢,促使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最后,指导教师再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性发言,激发延伸出下一个活动的主题。

四、预定成果:

1、课件《中西方餐桌礼仪的特点》

2、课题报告

3、成员研究心得。

4、家长评价及教师评价表。

【中西餐桌礼仪常识】相关文章:

中西宴请礼仪常识04-20

餐桌礼仪常识12-09

餐桌礼仪的常识06-12

餐桌礼仪常识02-02

中西方餐桌礼仪03-29

中西餐餐桌礼仪10-28

关于餐桌礼仪常识03-22

中国餐桌礼仪常识03-31

西餐餐桌礼仪常识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