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讲话稿>《百善孝为先讲话稿

百善孝为先讲话稿

时间:2022-04-26 11:42:39 讲话稿 我要投稿

百善孝为先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百善孝为先讲话稿

我是高一(*)班的王**,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百善孝为先”。

同学们,你知道,“百善孝为先”出自于哪里吗?对,它是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一书中的名言。但“孝”,可以追溯了有文字的时代,它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从“孝”这个汉字来看,是“老人”的“老”字,底下是个“子”字,儿女双手托着老人,就是“孝”。《说文解字》中说,“善事父母者”为“孝”。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抚养我们,教育我们,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又何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

也许你会说,我很孝顺父母,我将来会挣钱养他们。可是,你是否知道,我们的父母当下最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孝又是怎样的呢?

《论语 为政篇》中有这样的一则: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是说能赡养父母就行了;可是,狗和马都被养着,如果对父母不恭敬,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孝敬,孝敬,就这么来的。何为“敬”?《说文解字》中说:“敬,肃也。”肃然起敬的“肃”,所以,尊敬、恭敬、敬重,已不仅仅是一种由内心原发的情感,同时又是经过头脑思考的观念和思想。孟子也说,“恭敬之心,礼也。”“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可以说,“敬”是“爱”的理性化提升。包括了对自己的约束,严肃和谨慎。

一位母亲陪着5岁的女儿去游泳,女儿在前面走,她拿着大包小包跟在后面,女儿问:“水果带了吗?”“牛奶带了吗?”当女儿得知妈妈带的水果是梨时,哭了起来,非要妈妈回去换她爱吃的水果。妈妈说她觉得自己不像孩子的妈妈而像孩子的奴隶。

同学们,父母需要的,不是或许你还隐藏在心底的“爱”,而是一份“敬”。

说一句“谢谢”吧,这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有个盲女在妈妈生日那天送给妈妈一份礼物:一点一点扎在生日贺卡上的盲文。妈妈看不懂,请人翻译,那段盲文让她听得泪流满面:“亲爱的妈妈,谢谢您把我养大!虽然我看不见您,但我永远爱您感谢您——妈妈!”

同学们,当我们接过父母的零用钱的时候,请说一声“谢谢”;当我们准备享用父母为我们准备的晚餐时请说一声“谢谢”;当我们看到路口焦急等待自己的父母时,请说一声“谢谢”;当我们发现为自己掖被子的父母时也请说一声“谢谢”;当我们看到父母提醒我们天凉加衣服的时候说一声“谢谢”……

同学们,请记住——今天用“谢谢”去孝敬你的父母,明天你就能担负起天下的道义,因为——孝行天下!谢谢!

演讲稿:  百善孝为先2016-02-08 18:34 | #2楼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四年一班的张晓宇,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百善孝为先”。

同学们,你知道吗?从“百善孝为先”中的“孝”字来看,是“老人“的“老”字底下加个“子”字,儿女双手托着老人,就是“孝”。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抚养我们,教育我们,如果连你父母都不能“孝”,又何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

《弟-子规》“入则孝”中提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同学们,你做到了吗?努力吧!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名孝敬父母,善待老人的好孩子!

一位母亲陪着5岁的女儿去游泳,女儿在前面走,她拿着大包小包跟在后面,女儿问:“水果带了吗?”“牛奶带了吗?”当女儿得知妈妈带的水果是梨时,哭了起来,非要妈妈回去换她爱吃的水果。妈妈说她觉得自己不像孩子的妈妈而像孩子的奴隶。

说一句“谢谢”吧,这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让我们大声地说;“亲爱的妈妈,谢谢您把我养大!我永远爱您、感谢您!”

同学们,当我们接过父母的零用钱的时候,请说一声“谢谢”;当我们准备享用父母为我们准备的晚餐时,请说一声“谢谢”;当我们看到路口焦急等待自己的父母时,请说一声“谢谢”;当我们发现为自己盖被子的父母时也请说一声“谢谢”;当我们看到父母提醒我们天凉加衣服的时候说一声“谢谢”……

同学们,请记住——今天用“谢谢”去孝敬你的父母,明天你就能担负起天下的道义,因为——孝行天下!谢谢!

【百善孝为先讲话稿】相关文章:

百善孝为先的演讲稿02-19

关于百善孝为先的演讲稿03-10

百善孝为先演讲稿01-05

百善孝为先的演讲稿6篇04-01

百善孝为先演讲稿精选15篇01-31

百善孝为先演讲稿15篇01-28

百善孝为先演讲稿(15篇)01-28

百善孝为先演讲稿(精选15篇)02-12

百善孝为先演讲稿合集15篇02-05

百善孝为先演讲稿(汇编15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