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研究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研究

时间:2022-04-19 05:20:40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研究

企业工作压力管理浅谈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据一项调查显示,约有70%的人觉得自己压力大。压力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企业往往强调增加压力,激发潜能,却忽视了它消极的一面,而消极方面正悄悄侵袭着我们每个人。工作压力管理成为当前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合理管理压力、利用压力,才能提高个体和组织的绩效。

工作压力的负面表现压力,在本质上是由于环境要求和个体特征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焦虑性反应,有些压力是因为任务重、时间紧,有些是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还有些是由竞争引起的。据有关调查,大多数人认为压力已经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并认为它导致了工作效率的降低,使人们对工作缺乏兴趣,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有人在生活中产生了失眠、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等其他问题,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压力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管理者会不知不觉地将自己内心的压力传染给被管理者,而被管理者又会将压力“反馈”给管理者,两者之间形成压力互动,越来越强化工作压力。压力传染的通途有批评、责怪、训斥、转嫁责任等,而权力或者影响力越大,传染的面积和深度就越大、越深。而管理者对自己压力的传染性通常是盲目的,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造成压力在团队中肆意蔓延,影响整个团队的绩效和每个人的身心健康。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工作压力对个体具有明显的动力作用,它可以激发人的挑战欲,增加工作兴奋度,使人感觉精力充沛,更加自信,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激发灵感和自身从未意识到的一些潜能,从而提高个体绩效。

但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并不是单纯的正比例关系,而是类似抛物线关系。研究显示,在低压力下工作时,人们常常运用的是智力而非经验,而在高压下则常运用经验而非智力。因为高压力干扰了智力的正常发挥。在低压力时,环境较宽松,人们有较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运用智力解决问题,同时压力会有助于刺激人体肌体,增强反应能力,工作会做得更好更快。但当压力过大时,就会产生过多的要求和限制,会使人感到紧张,人们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倾向于运用经验,这时压力就会产生边际效应,绩效降低。而持续性的高强度压力会拖垮一个人并将其能量资源消耗殆尽,给个体的工作绩效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工作压力的有效管理合理利用压力,减少负面效应,要从企业和个人两方面进行有效管理。

企业层面的压力管理。

合理疏导压力源。排查压力源,找出产生过高压力的主要因素,从源头上消除引起消极思想的原因。如果是恶劣的环境引起消极压力,就改善工作条件、改变操作流程,使员工快乐工作。

人力资源调整、优化。根据岗位和员工的特点及所处的职业阶段,进行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确保员工与职务要求相适应。同时,对于不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有不同的管理,因为当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体特点、志向不统一时,压力感自然就会增强。培训个体技能以适应岗位需要,加强员工对压力的认识和应对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工作轮换和转岗。据调查,当员工在一个岗位工作3年后,该岗位对员工的压力积极作用就会慢慢转变为消极影响,不但工作兴趣、工作热情、创新能力大幅下降,而且会产生自我提高和改变的压力,轮换不但可以缓解当前岗位产生的压力,还可以持续发挥压力的积极作用。

强化沟通。加强内部沟通是解决压力问题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人际关系压力。团队内部要形成持续、双向和有效的沟通,形成信任、合作、融洽的的工作团队,一个信任、合作、融洽的团队不但可以减少压力产生,而且员工之间还可以互相支撑、化解压力。上下沟通是管理者必须的工作,要努力消除隔阂,因为压力和距离是形影不离的。员工个体要主动锻炼和提高个人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减轻不必要的期待性压力(即因担心即将发生的事件会出现最坏的结局而表现出的消极心态)。

员工层面的压力管理。

调整心态,正确认知压力。要多关注家庭、个人精神生活,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要解开心结,理性看待名利权,学会取舍和轻装上阵,多想一些开心的事,多涉猎其他领域,让生活充满更多色彩。要不断修正自己设定的目标,寻找自己的最佳定位,不要好高骛远,自我加压。

提高自我管理技能和工作效能。将任务根据紧急、重要程度分类、排序,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日程安排,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生活的规律性。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安排,特别是在工作中,要先做不喜欢的工作,后做喜欢的工作,这样就会产生渐入佳境的感觉,增强成就感,缓解过多的压力,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建立自我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生理健康及物质基础、家庭亲情及关爱、同事朋友邻里等的友情关怀、事业职业及社会地位名誉、社会支持救援机构与设施等。社会支持系统越健全,个体就越坚强,越能够抵御工作中的磕磕绊绊。多进行一些社会交往,参加公众娱乐活动,较多的人际交往能有效减轻工作压力。

掌握一些减轻压力的技巧。可通过多做深呼吸、自我鼓励、“森林疗法”、运动锻炼、调理饮食等减压技巧,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消极影响随意泛滥和持续时间过长。

服装企业不能忽视员工的工作压力管理2015-10-28 12:12 | #2楼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心理压抑将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企业管理者已日益关注工作情景中的员工压力及其管理问题。因为工作中过度的压力会使员工个人和企业都蒙受巨大的损失。

据美国一些研究者调查,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目前在中国,虽然还没有专业机构对因职业压力为企业带来的损失进行统计,但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的调查发现,有超过20%的员工声称“职业压力很大或极大”。业内人士初步估计,中国每年因职业压力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至少达上亿元人民币。

中国有些来料加工的服装厂就需要注意这点。为了赶订单,工人们常常工作12小时以上,工作环境恶劣,报酬有底。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心理怎么会不压抑?可能短期内显现不出来,但时间一长,后果不堪设想。富-士-康跳-楼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缩影。

过度、持续的压力会导致员工严重的身心疾病,而压力管理能预防压力对员工造成的这种毁灭性损害。有效地维护、保持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员工压力管理有利于减轻员工过重的心理压力,保持适度的、最佳的压力,从而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增加利润。企业关注员工的压力问题,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员工的心理疲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员工自身的压力调节能力。对于有些员工而言,中等程度的紧张感就足以使其难以支撑,而另外一些人可能在较大的紧张感下仍然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0.72%的员工目前正处于等级3的水平,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员工目前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但程度相对较轻。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在这时积极采取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帮助这部分员工正确认识工作压力问题,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并通过培训使他们调整自己的压力应对方式,增强压力承受能力,那么,能够及时地防止这部分员工向严重心理疲劳方向发展,并使他们保持身心健康。然而,如果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缺乏重视,员工自己也缺少自我调节的意识,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调节措施,那么只能使症状继续严重下去。对于处在等级4和等级5的员工,除了团体形式的培训之外,最好通过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疲劳的困境。

在企业管理中,过度的工作压力会造成高血压、心悸、工作满意度下降、烦躁、焦虑、忧愁以及工作效率降低、合作性差、缺勤、频繁跳槽等等各种反应。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并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与缺勤所带来的损失,是每一个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

职业压力管理不一定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潜在的、具有推动力的行为,将会在企业生命的延展方面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很多老板并不认为职业压力管理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环境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员工感到了一种职业的压力。很多人认为职业压力不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事实上职业压力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工作满意度等息息相关,而且对企业的影响将是潜在的、长期的。

职业压力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彻底消除这种压力,而是学会一套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从而起到缓解、调节和分散作用,并使员工有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个管理体系当中更多的是运用心理学和医学的方法,以专业的方式,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来缓解压力,避免压力对企业、个人带来不良的影响。

在国外,职业压力管理得到了相当多成熟企业的重视,这些企业都有专业人士为企业的压力管理进行“把脉”。这种方式为企业减轻负担,更增加了凝聚力,同时这套管理体系也把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因为职业压力管理的核心就是减轻员工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企业在知悉员工压力并以管理的方式进行疏导时,对于员工的内心感受、压力源、见解甚至意见,都会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审视。无疑,对企业的良好发展会起到助推作用,实际上也是一个良性循环。最重要的是,职业压力管理在相当大程度上延长了企业的生命周期。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研究】相关文章:

企业员工管理05-18

企业员工管理管理案例05-09

企业员工管理标语05-09

企业员工管理系统05-10

企业员工绩效管理05-12

企业员工考勤管理05-18

企业核心员工管理05-18

建筑企业员工管理05-18

小企业员工管理05-18

企业员工关系管理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