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小企业老板如何管-理-员工

小企业老板如何管-理-员工

时间:2022-04-19 01:45:36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企业老板如何管-理-员工

小企业大智慧:一个小老板的日常管理手册

小企业老板如何管-理-员工

日常管理书看得不少,讲座也听了一些,但那些IBM,HP等大公司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方法到自己公司却用不上。本人在深感烦恼的同时,将日常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写出来与各位一起探讨,没准比教科书上的方法更为实用。

首先介绍下我公司:百人左右,成立十多年,年销售额几千万,问题几百个。

1. 小公司如何留住骨干:

这些年物价上涨,费用上涨,公司利润却未涨多少。每个员工都希望工资大幅增加,但估计90%以上小公司无法做到这点。有时我这当老板的恨不得将公司门一关,自己拿着资金炒股或炒房,图个清净。虽说近几年由于给每个员工上5险1金,人均费用每月增加几百元,但员工并不领情,员工只算每月到手多少钱,至于公司的支出与己无关。

既然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就只满足公司20%的骨干。

首先发展骨干员工入股:我将公司股份买一送一,半价销售给骨干员工,五年内退股只退还本金,五年以上退股我三倍赎回。每年拿出利润的60%分红。反正有钱大家赚,但股东一旦做了对不起公司的事,加倍惩罚,由股金中扣除。这招还真好使,在近5年里没有一个股东离职,而且公司重点岗位都有股东,省了我不少精力。

为什么不白送骨干员工股份?其实我并不是在乎钱,主要是白给的东西别人不珍惜,而且入股的钱又可作为押金,以防股东做出格的事,再说员工入股的钱不出5年即可通过分红收回,不投入哪来的产出啊.

2.关于授权

记得公司刚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全公司我最忙,经常同时接两三个销售电话,还得安排送货,结账,进货,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一次我弟弟到公司,看了半天,发表感慨说:“哥我怎么觉得你在养活公司所有人哪?”我当时还挺自豪。结果公司四五年也发展不大,一直十几个人,而且公司员工感觉备受压抑,无发展空间。后来终于明白该放权就得放权,哪怕员工只能做到你的70%。有时候真着急啊,明明能谈下的客户销售人员就是差那么一点谈不下来,恨不得立刻自己冲上去,该忍还得忍,要不手下员工如何进步。

小公司发展过程中15人是个坎,50人是个坎,200人又是个坎,管理方法不改进,一般无法进一步发展。老板事事亲力亲为的公司,很难过15 人。一个人能力强,可直接管理七八个人,能力一般,则只能直接领导四五个人。各个国家效率最高的部门就是军队,看看军队的组织结构:一个班十一二个人,除班长外还有一个副班长,三个班一个排,三个排一个连,以此类推。团长管一千多人,可能只认识其中百十来人。团长看见某个士兵有问题,绝对不会骂士兵,他只会骂士兵所在营的营长,营长则再骂连长,一级管理一级,最后班长把该士兵剥皮了事。所以军队尽管有千军万马,依然能做到令行禁止。

现在客户找我买东西,我经常说:“哎呀真对不起,价格我不知道,我给您介绍个销售人员,我让他跟您联系吧。”

3.有的钱不能省

刚创业时也就一两个人,自己销售,进货,维修,跑银行。当时没有注册资金,借朋友的营业执照。自己到外面学习了几个月会计就开始瞎做报表。月底到税务局报税,报表一交,专管员看了两眼,开始问问题。问的问题我根本不明白,更别说回答了。专管员一脸不高兴,问:“你懂不懂?”。我陪着笑脸:“不懂,不懂。”“不懂你来干嘛。换个懂的来。”“好,好,下次一定换个懂的来。”下个月我又瞎做了张报表去税务局报税。专管员显然对我有印象:“怎么又你来了?”我只好顺嘴胡编:“会计怀孕来不了,只好我来。”。“!” 。第二天我就找了个会计公司,一月300元钱,以后再不自己跑税务局了。

一直到公司十几个人,我仍然让会计公司做账,公司只有一个出纳,没有专职会计和库管。随后几年业务开展的不错,没少挣钱,可年底公司帐上资金却没增多少。后来我发现公司只要一过十个人,老板一人根本看不过来,整个公司就像个筛子一样,到处都是洞,能剩下钱才怪。指望公司员工都是焦裕禄和雷锋,门都没有,哪怕提成给员工70%,他还会惦记剩下的30%,傻瓜才不贪污。只有制度健全,让心数不正的人无懈可击,才能管好公司。感谢我现在的会计,工作极为负责。下辈子再办公司,公司只要有4个人,一定是一个老板,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库管,打死再不省那点钱了。 4.隔行不挣钱

这句话放在90%的公司身上是对的,当然,如果您觉得自己是那剩下的10%,也不妨一试。

一般公司只要能坚持个三五年,挣了点钱,老板就开始琢磨再干点什么。大部分人总觉得自己的行业不如别人的行业挣钱,很不幸,我就是其中一个(我觉得自己的经历整个可编个小企业错误大全)。上世纪末,脑袋一热,开了个饭馆,从此厄运开始了。当初本人觉得自己销售方面颇有天赋,开饭馆肯定没问题。谁知这该死的饭馆光有销售根本不行,做的不好吃别人最多只来一次。本人不好吃喝,也没耐心和大厨琢磨新菜。而且开饭馆不光进货结账,卫生防疫,工商公安样样要跟上,起早贪黑累的要死,跟开公司不一个路数,本人实在没耐心,找了个公司部门经理去负责,管得一塌糊涂,半年赔了几十万,关门了事。现在谁再跟我提开饭馆我跟谁急,去饭馆吃饭行,别的一概免谈。

如各位有兴趣要开饭馆,一定先想明白以下几点:

A: 你是否能起早贪黑吃得了苦

B: 如是接别人转让的饭馆搞明白上家为何转让(不可只听一面之辞,一定在该饭馆蹲两天)

C: 饭馆租金,人员开销等费用核到每天每张桌子是多少钱,饭馆定位,面向什么层次客户,一天能翻几次台,平均每桌消费多少,毛利率多少,是否能赚回来(一定要掰着手指头算好,不行连脚趾头一块上,否则赔死你)。

D: 附近的工商,卫生,公安,地痞流氓你是否搞得定。

E: 停车问题。

F: 找大厨。找着后如何管理,是后厨承包还是流水提成?

G: 你老婆是否愿意做采购或找个向你老婆一样对你忠心的人做采购。

H: 饭馆服务员可得管吃管住,而且工资近期增长很快,预算要留出富裕。计算不好你就只能剥削你自己外加你爸你妈你老婆。

5.关于招聘

这些年没少招聘,几年前最多时我一下午面试五六十人。刚开始没有经验,每回招人都找最好的,工资一千多的售后服务岗位经常招名牌大学本科生,英语过四级。后来发现,招来人根本留不住。本来简单工作的岗位中专生完全能够胜任,找个本科生双方都不合适,只是在写公司简介时方便吹牛。另外面试时应聘人员说的话不可全信,有时对方刚失去工作后比较失落,为得到新工作,他们什么都敢承诺。

某次公司招聘商务,岗位工资定为两千左右,一个女孩投简历面试,本科学历,3年工作经验,上份工作工资在两千五,我问她这次工资比上份工作工资低,能否接受。她毫不犹豫表示没问题。由于她比较适合商务职位,我就录用了她。半个月后,前任商务和她交接完离职后第二天她也离职,理由居然是工资低,搞得公司非常被动。再次招聘我招了个原工资一千五百元的女孩,现在还在该岗位,不但干得好,而且对工资也很满意。大部分人对待新工作职位及待遇都是只能上不能下,能上能下的人太少了,邓-小-平应该算一个。

招人的经验是:宁可漏过一千,不可错招一个(源于历史上某个著名人物语录)。据我的经验,公司招聘如低一档用人,高一档发工资效果比较好(也就是招三流的人才,干二流的工作,发一流的工资。当然,以上一流三流都是相对的)。招聘时应不嫌麻烦,仔细核对应聘人员身份。去年我公司连续发生两起新员工携款潜逃事件,打电话找人时对方有恃无恐:反正我应聘时的身份证学历证家庭住址都是假的,几千块钱警-察都不管。别说警-察还真不管。现在招聘,本地人公司都一一核实,外地人一律要有本地人担保,弄虚作假者一概不要。从此再无类似情况发生。

对于下岗职工我个人有一定偏见。大部分下岗职工,特别是岁数稍大的国营单位下岗职工基本上牢骚满腹,觉得社会对他不公,而且把不满情绪及原单位的种种不良习气都带到新公司,觉得公司给他什么福利都是应该的,别人都欠他的,很难融入新公司,踏实肯干的占少一部分。大概私营企业不适合下岗职工吧。此外亲戚朋友能少用就少用吧,这个话题以后我还将涉及。

6.老板尽量唱红脸

每天公司里总有很多事发生,有的应该表扬,有的应该批评。批评和表扬到底该由谁来执行呢?

刚干公司时,找不着当老板的感觉,平素又最烦管人,所以员工有什么问题我很少说。结果公司员工自由散漫,谁也不服谁,工作无法开展。后来觉得再这样下去实在不行,于是开始板起脸管人,这下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公司里几乎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我和公司员工之间,经常有员工当面与我理论是非曲直,这老板当的真郁闷,而我又实在不想当一个声色俱厉的管理者。

后来与日本企业接触多了,发现不少奥秘。日本公司总经理很少骂公司普通员工,对公司底层员工可和蔼了,但他经常当着员工的面训斥公司中层干部,而普通员工犯错误则由该员工的直接领导负责处理,当然月底发工资时总经理心里可不含糊,这样公司不仅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员工心里也比较平衡。 他山之石可以工玉,说干就干,咱公司不大,好歹也有几个主管。于是开会明确职责,谁的手下出问题谁自己处理,别什么问题都往我这推。平常我一般只表扬好人好事,鼓励为主,而主管自身犯错时我也很少当众批评,通常是私下交流。时间不长,公司管理顺畅了,我在公司里的形象也大为改观,员工更尊敬我了。

有时觉得,老板对于公司有点像古代皇帝对于国家。如果皇帝很贤明而大臣很昏庸,老百姓通常觉得国家还是有希望的,大不了清君侧,换个大臣了事。而如果皇帝很昏庸,则老百姓通常觉得这个国家没希望了,开始琢磨造反改朝换代。咱当老板总不能让公司员工揭竿而起或用脚表态一走了之吧,既然主管和部门经理享受着公司岗位津贴当然应该为老板分忧,该唱黑脸作恶人时就应当仁不让,而老板一般应保持一个超然的态度,置身于事件之外,旁观者清吗。不过部门经理需要支持时,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我通常态度鲜明予以支持。

7.公司里的亲戚

这个问题,我只有教训,没有经验。还好,老婆工作单位一直不错,世界500强,对我的小公司没什么兴趣,因此公司刚成立时,我根据平时耳濡目染的各类情况,决定尽量不用亲戚朋友。后来公司到一定规模时,外地一个长辈打来电话,说她儿子(也就是我表弟)毕业一年,在当地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小公司当业务员,收入不是很高,希望来北京发展。我这个亲戚家庭比较困难,其中一个孩子因为特殊情况无法上班,而要来北京的这个表弟我原来见过,现在十**岁,相当聪明,当时想公司正缺人,用谁不是用,因此我爽快地同意了。

表弟刚来北京时,吃住都在我父母家,年轻人和老年人生活习惯不同,搞得我妈经常找我抱怨。过了一段时间,我将其安排到公司宿舍,算是解决了问题。表弟人很机灵,又会来事,几个月时间就完全适应公司环境,而且在部门里业务完成的很好,提成总在前几名。后来我发现,表弟经常在公司里表白自己的特殊身份,对同事吆五喝六,公司其他员工反响很大。为此我找他谈过几回,他都表示一定改正,不过收效不大。转眼一年过去,表弟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时,表弟找我说他在老家有几个同学,又聪明又可靠,希望带过来一起在公司发展。我想这是好事啊,来吧,照单全收。麻烦开始了。

表弟和他的几个朋友吃住都在一起,相互之间只说家乡话,公司里除了我谁也听不懂。而且他们虽在不同部门,但被部门主管察觉他们相互勾结挣黑钱。表弟非常聪明,他散布说公司股东之间有矛盾,他是我这一派的,让他的直接主管不要站错队,否则后患无穷。公司不少员工真被他唬住了,过了一段时间,问题才反映到我这来。公司对待此类问题一向是第一次罚款警告,第二次开除。我和表弟谈了一回,他拍胸脯表示绝不再犯类似错误。没过一个月,又有部门主管向我反映表弟的小团伙在干黒活,而且不但不避讳其他员工,甚至鼓励其他人一起干。我真的很为难,再不管该养虎为患了,我还指望公司做强做大,让一起创业的股东老有所依呐。长痛不如短痛,一咬牙,我将表弟和他的小团伙陆续请出了公司。公司业务为此震荡半年。

表弟靠着从公司带走的客户,现在还在这个行业做,每年也挣不少钱还买了车。

亲戚朋友能不用还是不用吧,否则最后亲戚朋友也没得做了。

曾经听过其他公司老总讲他在公司做大后如何对待亲戚。他的五六个亲戚在他创业时不计得失帮他干,做大后亲戚跟不上公司发展步调,且占据高位不好管理。这时,他采取牺牲钱财保全亲情的方法:岁数大的给一笔钱帮其另外创业,岁数小的公司出钱送到国外留学并负担所有开销,读成MBA后帮其再找工作从而顺利解决这一棘手问题,高!

8.当老板和开车

去年回老家,坐一个亲戚开的车。亲戚刚拿本没多久,属于实习司机。一道上马路又宽又直,司机的手却在不停地动,左一下右一下,车也在画龙,我坐在副座上,心里很紧张,系上安全带,嘴里话也少了,脚下直使劲,旁边车道上的车不停地在按喇叭,还好,最后终于安全到达。回想十年前自己刚拿本时,已是老司机的弟弟坐我的车也提过同样问题,当时自己信心很足,根本不理解坐车的人怎么会有这种感觉,现在方才明白。

总结自己开公司,也经常犯类似的错。政策朝令夕改,看见别的公司有什么新章程常常一拍脑门拿来就用,过段时间发现效果不好又推倒重来,弄得公司员工无所适从。原有的提成奖励方法有的已经很好,经过实践检验较为合理,员工也认可,偏偏听完什么专家讲座或看完某本管理书后,不经过深思熟虑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改造照搬照抄,立刻重新制定政策,结果会计抱怨不好操作,员工抱怨政策不合理,一通折腾后又改回原样。

现在常想,办公司和开车很像,老板就好比驾驶员,车在路上跑,只要在本车道的两条白线内就OK,不必时刻调整方向盘,否则司机累,乘客累,车还画龙易出危险,费力不讨好。同样办公司只要公司运营在可控范围内不犯大错,政策就应稳定执行,保持连贯性,让员工心里有底。小公司老板权力集于一身,缺乏监督,制定政策更应该小心谨慎,不然公司总在调整,员工缺乏稳定感,不跑光才怪呢。想想当初邓-小-平为什么承诺香港回归后体制50年不变。

小企业老板怎样用人:实用方法篇2015-10-26 10:39 | #2楼

企业界很普遍的观念是“以法管人,以法理事”。法就是企业所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这种观念当然没错。没有规矩,不成方园,企业的管理离不开制度,制度决定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制度体现出企业文化,制度规范着员工的行为规范,制度决定着各部门的执行力。但是仅仅靠制度,就能管好人,用好人吗?你去世界各地任何一家肯德基快餐店,其服务质量和标准都是同一的,这就不仅仅是靠制度就能实现的。国内快餐企业成千上万,试问哪家企业能做得道?国内企业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时,领悟的往往是表象。对一些实质的东西并未真正理解。以制度管人只是“术”,管的是员工的行为,而管不住心。以“天理”管人这才是道。管的是真正员工的心。

选才五个原则

学习赚钱秘方

小老板做企业模式仿是第一战略(大企业学习欧美,小企业学习大企业),学习借签的结果却是当跟班与弟,小老板无法改夹缝生存的日子,他们最多学到一点皮毛.,小老板能学的大概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国人历来有留一手的习惯,吃饭的本领,赚钱的方法,任何人都严防死守,一般不会示人,学习结果很多时候其实什么也学不到.

小老板又有做大做强的梦想,当然做大做强,仅凭小老板一个人战斗很难.做大事找帮手.当一般人只能成为小老板的人手而不是帮手,小老板的帮手条件很柯刻: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只是基本要求,更重要小老板没想到要给他想到,没看到的要给他看到,小老板没做到给他做。

到那去找这么好的人?小老板的方法挖大品牌大企业的墙角。小老板对他们期望很高,其一、熟知大企企成功经验,特别是赚钱内蒙,其二、掌握现代营销与管理经验,这一点小老板最缺的,其三、大企业工作本身就是能力证明。只要挖到几个这样的人才,不仅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还能给上加速器。解决了吃饭问题的小老板,只要继续战斗的热情,就一定开着挖掘机四处发掘名人!

借力渠道

中国市场决胜终端,渠道为王,渠道是稀的,有很强的语权,而小品牌采用的营销模式多是借力渠道而不是自建渠道,自建渠道第一成本高,第二周期长,第三风险大管,第四管理难,一般不是一般人玩的游戏.借力渠特别是借力大经经销商的就可以多快好省地进行市场开发,其一,可以快速将产品铺向终端,其二,可以运用大经销商资金加快周转,其三、利用大经销商成熟的模式与团队,快速做销量,其四、借大经销商的商响力,做出样板效应.

小品牌取大经销商,是乎也不是单想思,大经销商其实也爱对小品抛媚眼。任何一个经销商品片都需要完美的品牌组合树形象品牌,冲销量品牌,赚钱的品牌!只有形成立体的品牌层次与结构,才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可是小品牌取大大经销同有是很困难,商人对未成之事从来都是求全责备的,对将成之事委曲求全,更糟糕的是小老板多数不知道大经销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接近他们,更可能洞悉大经销商在想什么?小老板做事,喜欢用别人来补自己的短板,大牌的职业经理是就是小老板困境的解决之道,其它他们一般与强势经销商有广泛的合作,其二,有丰富的与经销商打交图道的经验,其三、很强的技巧,合作中能抢得话语权。很多时候小老板慕的是名,想却是渠道,目标是多快好省做市场。

装点门面

小老板追捧名人,很多时候并不为所用,而为好看,多是被-迫.现在流行一句话,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决定成败.市场风云变幻,小企业前景是很难判断的,加上没有多少可圈可点的亮点吸引眼球,不仅己只能在团队上做点文章。中国式成功,必定有个传奇的团队。小老板搞企业,特别是不甘心,如果没得几个拿得出手人才,第一客户会把你看扁,第二意味着你没有竞争力,很多时候甚无法与同行沟通与交流,那么小老板处境就很不妙。

人才本身并是一个很空泛的概念,而且缺乏一个统一标准。不过国人是乎有过从小看大,过去决定未来,小老板从过去经历来作为判定人才的唯一标准,此时大企业知名企业工作经历就象奥运会金球一样可贵。运用名人好处甚多,第一、老板获得重视人才的好名声;第二、老板有有格魅力,能挖来大企业人,其二、老板重视人才,有做大做强的决心;第三、企业有竞争力,有希望与未来。

很多时候你会听到小老板自豪宣布“王-刚,我的得力助人,原宝洁城市场经理;张强来是可口可乐大区经理……”,此时小老板需要的不实,用的是他们的名,目的是装点门面,说到底就是小老板的面子哲学.

名人你用不了

小庙其实是养不起大和尚,大和尚来也不一定会念,因为小庙与大庙念经的环境方法差别很大,多数结果可能是橘生南北。

名有很多时候不是实力出名,而是因伟大的商标才成名。,很多时候一个伟大的商标后面,通常隐着一张并不熟悉业务的脸.

工作之所以出彩,在于能力与岗位完美匹配。大企业与小企业的人才概念与岗位设定是不一样的。大企业是讲分工,术业有专功就是人才;小企业玩的综合实力,岗位与复合与交叉,工作不份内份外,大企业的人很难适应。大企业与小老板工作环境与心态差别很大,大企业知名企业品牌强势,自己是中心,别人围着你转,小企业工作你是铜头铁臂玻璃腰,地位是弱势的,很多时候你要去求。心态的落差冲击太大,一般的人接受不了,一看这些外企业出来明星经理的造择,要么去大公司(有相当一部份),要么创业(多数开咨询公司)。

空降兵还可能对小老板造成伤害,就是对现有体系形成很大突冲击,一是文化冲击,二是俗薪酬体系的冲,这个冲击会使空降不容于众不容于群,最后形成一个格局创业元老不好活,空降兵不得好死。

小企业老板用人案例:

我的一位朋友两年前开了一家平面设计公司,公司一直是两个股东全职在做,一位主做设计,一位主做客户,没有招聘其他员工。经过两年的艰苦运作,账上竟也积累了4、5万资金,但这样下去,并不是她开公司的初衷。大家感到很疲惫,感到没有发展,萌生了散伙的念头。她不甘心就此把公司关掉,毕竟这是她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我自己有一家小公司,虽然也小,但是红红火火地前景喜人。于是,她来我公司希望我能给她一些建议。

对于小公司,我这里定义为股东个人出资并全职参与工作,注册金在10万元,10人之内的公司。这类公司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因为资金有限,银行不把你的公司看在眼里,贷不到款。因为资金有限,不能让你有充足的市场推广动作,知名度打不开。因为资金有限,不能开高工资招聘有能力的人,只能 1000大洋招聘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这批新鲜人很难在短时间里创造业绩。

那么在有限的资金里,小公司怎样才能少花钱多办事呢?根据我的经验以及对周围公司的观察,人是对公司的发展最重要的,因此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招聘上是最有效的。

我刚刚开公司的时候,跟大多数老板一样,愿意花800或1000元招应届毕业生或只有一年工作经验的,结果是,好不容易手把手,耗费了三个月把她培养出来,还没等创造业绩,她辞职走人了。还有的,干脆三个月都培养不出来,白白浪费三个月的时间和几千块,这里面失去的机会成本更是无法计算。虽说我们现在是老板,但是我们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风险投资套来的,一分一离都是我们辛辛苦苦的血汗钱。这样花出去,连水漂都没有看到,冤啊!

经历了这样的教训,我开始留意其他公司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其中两个截然相反效果的事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失败案例:屡次克扣提成,被-逼辞职

她,36岁,曾为可口可乐员工,后在一家小公司从事企业培训的工作。她的工作能力是很强的,基本上每月都能完成几万的任务。底薪2000元。工作地点离住址很远,每天她都要先做城铁,再换成地铁环线,接下来再坐一趟公交车才能到公司。她在这家公司已经3年多了。开始公司给她规定的是每个月完成业绩当月提成。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她终于在某个月完成了任务,但老板的政策改了,规定一个季度完成更多的任务,再一起提成。这样,她前一个月的提成就给并到了这个季度,而且如果三个月没有完成总的季度任务,则前一个月的提成也就泡汤了。艰苦奋斗,她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后,终于有一个季度完成了任务,满心期待的时候,老板的政策又变了。规定每月的任务只有超过的部分才提成。忍无可忍,她离职了。

成功案例:自由自在,提成优厚,敬岗敬业

她,30岁,现为一家著名杂志社企业内训负责人,底薪2000元,其实这个部门就她一个人,既是部门经理又是业务骨干。公司规定了她全年的业务额及提成比例后,对她就没有限制了。目前,她工作的状态自由自在。她的小孩子上幼儿园,她可以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下午四点就可以下班去接孩子,上午送孩子去幼儿园后,十点才姗姗上班。公司只对她的业绩是否完成来负责,其他的概不干涉。她说,这份工作让她兼顾了孩子和工作,对于身为母亲的女人,非常非常满足。

以上两个事例,可以看出,30岁结了婚的女人,大多有四五年甚至更久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非常强,不需要培养,就可以独当一面。她们因年龄和家庭的原因,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因此工作起来更稳定,更卖力,是公司不可多得的忠诚员工。

她们找工作不容易,因此更加珍惜工作机会,可以接受1500-2000元的底薪,甚至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单程长达2个小时都可以三年风雨无阻。如果我们都象第二个案例中的公司那样,给她们相对自由的工作空间,不克扣工资,那么作为小公司,靠我们员工的力量,我们也可以得到稳固的发展。

那为什么不招聘男性呢?因为男性比女性会更有冒险精神,如果他既有四五年甚至更久的工作经验,又能接受1500-2000元的底薪,那你就得防他是否是“偷师学艺”,拿你公司练手,将来另立山头啦!

人才的阶段性法则

企业是阶段性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阶段工作方法变,所以人才也是要变化的,人才也是有阶段性。

一般讲企业分成四个阶段,每个创段主题与才干是不同的,初期要奉献型员工,成长期开拓型员工,稳定需要执行员工,衰退需要创新能型员工,其不能唯名,不唯经验,只有实用与实效,以能争决问题为唯一标准。

做企业很漫长,要紧处却只有几步,最重的是决胜开端。创业时合作伙伴会决定企业的行事风格,另一方面多数员工会从老板对待创业元老方式来判定自己的命运与未来。对于小老板来说第一选择要慎重,第二,选好了要培养,第三、走后要善待.

总之,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选才之德,谋才之脑,提才之能,用才之胆,容才之量,护才之魄,育才之法和集才之力。

【小企业老板如何管-理-员工】相关文章:

如何管-理-员工宿舍05-18

工厂里如何管-理-员工05-18

专卖店如何管-理-员工05-09

个体户如何管-理-员工05-19

学籍管-理-员工作05-17

物业管-理-员工作05-18

仓库管-理-员工资05-18

公司管-理-员工总结05-18

店长管-理-员工的流程05-18

物业管-理-员工手册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