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卫生制度>《疾控中心卫生清洁制度

疾控中心卫生清洁制度

时间:2022-04-17 12:26:00 卫生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疾控中心卫生清洁制度

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政办函[2015]1号)的要求,我中心对2015年我县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总体情况总结评估,现将总结评估如下: 

疾控中心卫生清洁制度

一、基本情况 

2015年,我中心共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6起,分别是:2015年4月6日****小学腮腺炎疫情发病18例,2015年5月19日***镇犬只伤人事件一只疑似狂犬连续咬伤9人,2015年5月24日****中学群体性“发热”共计发生53人,2015年5月31日***中学初二(八)班出现水痘疫情共发生11例,2015年11月5日***一中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发生多例流感样病例,经采集咽拭子15份,送市疾控中心检验,确诊甲型H1N1流感12例,2015年11月11日群峰机械厂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经市****医院确诊甲型H1N1流感4例。<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县疾控中心均及时对报告的事件进行了现场流调和应急处置,及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了疫情的发展和蔓延,对其中符合网络报告的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完成了初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与往年相比报告事件数、病例数有上升趋势。 

二、总体应对工作及分析评估 

县卫生局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在卫生系统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成立了系统、完整、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机构,制定了详细、实用的应急工作预案,县疾控中心在应急队伍建设、物质药械储备、应急值班制度、现场部署措施等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做到了随时进行部署指导和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应对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应急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监测预警和防范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轻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损失,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组织领导体系方面县卫生局在“非典”防治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几年来不断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充实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县疾控中心各相应专业工作组也不断得以充实完善,特别是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电脑信息平台建设和网络直报系统得到了充分提升和完善,同时,各医疗卫生单位也成立了相关应急救治队伍,时刻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准备。总体来看,应急管理组织领导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工作机制的日益完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应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应急准备方面。一是制定了《***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具体的部署和应对分工,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做出科学规范的指导。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各医疗卫生单位成立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救治队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提供坚实的后盾。 

3、预防预警方面一是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加强预警信息报告。我县在各乡镇卫生院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确保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及时上报。二是认真落实防范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应急部门下达的流行病防控等方面的通知,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总体来看,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预测预警能力的有效提高,为及时制订实施相关防范措施提供了准确依据。 

4、宣教培训和应急演练。我中心采取宣传版面、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疫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每年认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培训,方式更趋多样、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病技能,6月份结合甲流防控对全县防保人员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了各级应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工作建议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09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总的来看,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一是法制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在广泛宣传培训和强化健康教育、普及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深入提高普通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识和能力上再下功夫。二是预案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重点要加强多部门协调,特别是政府行政协调的深度介入,明晰、确认各职能部门职能职责,做到有机结合,令行禁止,责权明确,形成强大、统一的合力,才能适应突发事件的有效防控。三是机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目前,限于编制、专业人员构成、经费投入、日常物资保障等诸多原因,我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队伍建设存在严重不足,尚未做为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专题,有待尽快解决。四是投入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就是突然性、紧迫性及后果不可预见性,而目前我们的投入保障机制尚显被动,事件来临才申请投入保障,没有形成一套长效投入保障机制,使应对工作往往陷入被动,应引起重视。五是物资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县目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配备的药械陈旧、老化,上级拨付应急物资未形成补新汰旧的良性循环机制。六是监测预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我们已形成通乡信息化网络平台,但限于基层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员结构不合理及地域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充分有效运行尚有待提高。七是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单一依靠卫生医疗部门宣传教育,授众面仍有局限。应充分利用行政、基层、村组等各种社会宣传力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骨干培训,以提高全民防患意识,促进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上升到社会层面和普通民众个人层面。 

四、典型案例分析 

2015年11月5日下午3时,学校发现近几天学生缺勤人数增加明显,由班主任家访及电话询问多名学生出现感冒症状,遂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3时30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调人员分别对学校初中、高中各班摸底排查。初步的核实,截至11月5日下午4时,共发流感样病例48例,经疾控中心流调队初步诊断为流感暴发流行,首发病例发生在2015年11月4日,发病高峰集中在11月5~8日。48例学生病人中,男生25例,女生23例;发病年龄最大为18岁,最小为14岁。各年级、班级均有发病,其中高一年级发病较多。11月7日下午,县疾控中心在勉一中现场共采集高一、高二年级续发病例的鼻拭子标本12份,11月8日经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确诊甲型H1N1流感12份。

为及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在11月5日初步确定为流感样病例暴发后,及时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了以下措施:

1、要求学校继续加强晨检、午检工作,对发现的发热(体温超过37.5℃)的学生,要求居家隔离治疗,痊愈后持医院的“康复证明”返校。

2、积极隔离治疗病人:采取居家隔离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症状加重,立即入院治疗。

3、学校环境卫生进行湿式清扫,开窗通风,定时消毒,教育学生勤换衣服、勤洗澡、禁食生冷、不洁食物。

4、学校要进一步开展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及时发放县疾控中心统一印制的“流感防治知识”6000余份,确保每个学生人手一份,提高学生自我防病保健意,消除学生及家长恐慌情绪。

5、学校对请假、缺勤的学生进行电话回访,密切关注学生回家后的健康状况,及时报告相关信息。

6、11月8日***一中的疫情确定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后,县疾控中心进一步对学校进行了流调,根据《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的相关要求,结合该校流感样病例持续发生的疫情控制需要,县疾控中心对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提出了防控的相关建议。经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和县卫生局、教育局共同研究决定,****一中全校学生放假一周,15日返校复课。放假期间学校每天密切关注学生回家后的健康状况,注视疫情动态,及时报告相关信息。由于处置措施及时得力,***一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已基本扑灭,无新增确诊病例和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发生。

分析与评估:

这次甲型H1N1流感全球暴发流行,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也一直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对该疫情侵入我国已做了充分准备,国家卫生部及时编发了防控预案,并随着疫情在我国发生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从专业的角度,省、市、县各级疾控部门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因此,我中心从防控方案、药械储备、组织措施、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所以当疫情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正确分析疫情发生发展态势,快速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可能的降低疫情蔓延速度,减少疫情发展造成的伤害,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扩散,并对确诊患者及时隔离控制、送院治疗,由于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使这次暴发疫情迅速被控制。

由于这次甲流疫情是全球性大流行,因此,早期在民众心中引起了较大恐慌,社会影响较大,为了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正确面对疫情,我们在宣传普及防控知识上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画、传单、黑板报、宣传册等不同形式,让群众真正了解疫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正确掌握了防治方法,做好自我防护,一旦感染及时治疗就能把损害降到最小程度。所以虽然这次我县发生了暴发疫情,但我们处置及时、措施得力、方法正确、宣传到位,疫情控制效果显著,有效消除了广大群众的疑惑和恐慌心理,及时化解了公共事件的成因,使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疾控中心卫生清洁制度】相关文章:

卫生清洁制度04-23

卫生清洁消毒制度02-18

卫生清洁制度13篇12-22

【荐】卫生清洁制度8篇05-09

办公室卫生清洁制度04-03

清洁卫生制度12篇12-22

清洁卫生管理制度01-31

环境清洁卫生的管理制度03-13

办公室卫生清洁制度3篇04-03

办公室卫生清洁制度2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