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向巢湖管理者提出建议
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我就被仓促推上了管理岗位,成为《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名分社社长,管理着一群记者。我怀疑大多数管理者有过这样的经历。前一天你还在被人管理,后一天就要去管理别人,你该怎么办?
这是八年前的一段让我心力交瘁的经历。从许多方面来看,现在仍然如此。但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通过汲取把事情搞砸的失败教训、努力记住成功的时刻以及受益于多年来培养的观察力,我总结出了一些关于管理的实际经验(这和那些撰写管理类书籍的人常说的管理之道完全不同)。
其中的一点认识是,不同公司的相同岗位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有很多共通点,即使是不同行业的公司。在我自己刚刚开始担任管理职务的时候,非常希望有人能给我指点迷津,因此,现在我把这些建议传授给管理新手,希望能帮助他们避开我曾经跌入的一些明显的陷阱。以下就是我的六点建议:
1. 你所知道的比你想象的要多。
是的,没有人给你提供培训。但是从某些方面来看,你已经接受了数年的培训。花点时间想想你喜欢的管理者和你讨厌的管理者。想想他们是如何对你的:他们是充满热情的支持型领导(好的管理者)还是百般挑剔的办公室官僚(坏的管理者)?他们是把你视为关系平等的同事(好的管理者)还是不愿驯服的小学生(坏的管理者)?他们是直言不讳地公布坏消息和批评意见(好的管理者)还是采取欺骗手段努力掩饰恶劣的真-相(坏的管理者)?列出一个包括好坏两种管理者的名单,当你自己在做管理工作的时候时常想想这些人。即使环境不同,你也可以大体仿效那些你喜欢的管理者的工作方式。
2. 让人喜欢是好事,但不用刻意讨好。
你一定听说过“受人尊敬比让人喜欢好”这句话。这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比较,因为它让人觉得这两者是互相排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想获得别人的尊敬,就不得不让人讨厌。这种处事方法也许颇受某类体育老师欣赏,但对中层管理者来说却是一条几乎毫无作用的指导原则。
可以说,管理活动中面临的最大诱-惑就是试图成为每个人的朋友。我们的许多成长经历和社
会行为让我们把自己的成功和讨人喜欢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让讨人喜欢成为你的管理特质,注定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恶果:你的业绩表现将一塌糊涂,最终将会招人讨厌。看一集英国喜剧《办公室》(The Office),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将让人喜欢和受人尊敬对立起来进行争论的另一个荒谬之处是,你并不能通过自己的行为确保自己获得这两者当中的一种待遇;让人喜欢和受人尊敬都完全取决于人们对你的看法。最好还是专注于你能控制的事情,比如说你的管理风格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然后你可以希望(在理想的情况下)自己能够因此而同时获得喜爱和尊敬,但这基本上还是由别人决定的。
3. 人们并不介意自己被管理。
你很容易这么想:由于你是一个管理新手,没有人愿意照你说的去做。因此,你在要求下属做事或下达指令时总是非常谨慎。这也许比事事横加干涉和傲慢专横的行为要好。但是,这种做法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员工的价值取向和对工作的参与度都是来自他们的管理者,实际上他们有时候强烈要求这种指导,以帮助他们最好地完成工作。这应该是你的最终目标,因此,向他们提供这种帮助吧。
了解到这一点后,你还会发现有些人讨厌被管理,这种情绪也许针对任何人,也许只针对你。对他们抱有同情心,但要适可而止,不要让他们的要求或愤懑越过界限变成牢骚。如果你一直倾听而不采取行动,这些人会耗光你的时间。这些时间并没有花在那些能干而且不抱怨的员工身上,这会让你自己和这些好员工都感到沮丧。最糟糕的一点是,这会使制造麻烦的员工看起来更有价值,因为他们得到了管理层更多的关注。
4. 如果你想唤起别人对某件事的热情,自己先表现出热情。
我遇到的那些最好的老板对重大新闻题材的兴奋度绝不亚于我,这不仅表现在某一次会议上,还表现在对事件进展的追踪、对重要采访的询问、分担令人失望的挫折和庆祝取得的突破。这是宝贵的一课。作为一位管理者,你必须随时和下属保持沟通。许多人的工作即使不是与世隔绝,至少可以说是孤军奋战,有时甚至费力不讨好,去改变这一点,和他们同甘共苦,这能给事情带来转机。
做到这一点也能给管理者自己带来好处。作为一名记者,生活也许只有两种可能:如果你发
现了一个重大新闻题材,生活很美好;如果没有,生活就很糟糕。管理工作不会给你带来这种单一而明确的高-潮和低潮。在任何时候都有充满希望的事情发生,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也总有不太令人愉快的任务需要完成。因此,当成功来临时,就尽情享受和庆祝吧。
5. 需要坦白的时候就直言不讳。
诚实地公布坏消息要好过遮遮掩掩。早前,我在向下属传达讯息时浪费了很多时间去揣摩如何说得更委婉,最终的结果是,和我谈话的人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变得更加困惑和过分担忧。我以为自己是在帮助他们,实际上却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如果能够做到老练圆滑显然不错,但明确无误的沟通也很重要,这样一来,接收信息的一方就会觉得自己被告知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人们确实经常抗拒改变,但实际上他们的适应能力也几乎是无穷的。
6. 你需要不停地进步。
即使是在反复读过所有这些建议之后,我还是不可避免地惊讶于自己距离这些标准还有多么遥远。但是我希望这总比认为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要好。一旦你开始有这种感觉,就可能表明你已经停止了努力或者对管理工作每日带给你的挑战变得厌倦了。这样的话,不久之后,你就该为此付出代价了。
怎么向管理者提出建议
一般来说,领导很难从员工口中得到他们对于公司的真实想法。大多数时候,员工都担心说错话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或社会地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他们都会选择谨言慎行。
但是,同时有研究表明,如果员工选择表达意见,会产生很多积极影响,包括更高的员工敬业度和工作满意度、更好的学习、更强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更少的事故、更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更好的个体绩效。
领导需要明确表示公司期待和鼓励畅所欲言,并且保证员工不会因为言论而受到伤害;员工需要克服恐惧,学习提建议的技巧,并且在提建议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看起来,如果事情能按照上面描述的进行,所有问题都能够解决了,领导就可以了解所有他需要了解的信息。
是这样吗?其实没这么简单。
回顾一下员工调查问卷中的开放式意见,意见箱中收到的小纸条,或是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估,你就会发现,并非所有的声音都有同样的价值。拿开会举例,与会者经常转移话题,或者分享一些私人的、与议题无关的观点。简言之,不是所有建议都是好的建议,仅仅提高表达意见的频率和音量是远远不够的。
对领导者来说,获取有帮助的建设性意见的前提,是承认自己并非是永远正确的。领导者的关注点应该在如何达成目标,而不是一直为达成自己的想法争辩。
但是,对大多数领导来说放弃自己的方案和想法都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对于那些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或者将下属视为自己职位和地位的潜在威胁的领导来说,则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要为建设性意见提供生长土壤,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上述基础建立之后,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员工提出有益想法的概率。基于我们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我们为你提供以下建议:
1. 不要过多地提供支持。支持有时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反效果,尤其是当你表明对所有建议一视同仁时。你需要声明自己更重视有想法的建议,而不是随便什么建议。请鼓励员工从领导的角度思考,参考潜在的限制、阻碍和多方利益相关者。有一种方式可以达成这样的目标:在特定期限内,进行一些目标明确的选拔,鼓励员工针对特定的战略性挑战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举例来说,公司希望鼓励员工更多地使用公司网站,而不是免费热线。领导者可以实现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指出所有的限制条件或可以发生的状况,以供员工参考。在员工理解了问题和背景因素之后,领导者可以给出为期三周的创意期,在此期间员工可以向知识数据库递交自己的想法,然后修正他人的建议,并最终投票选出最佳提案。
2. 提供表达途径,提高建议质量。有些员工在人群中不乐意发言,对于这种情况,私下里邀请他们分享想法和担心会得到更多更好的建议。你可以直接去员工的办公室询问建议,也可以制定定期的一对一沟通计划。同时,也要设定高标准,以鼓励高质量的建议。
比如,在举行任何会议之前,制定明确的议程和会议目的——“好的,我们有60分钟来解决议题X,其中问题Y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也要制定比较高的标准——”这个问题是该项目的关键点,我需要你提出最好的想法“。
3. 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偏见。大多数员工会从一个狭窄的、功能性的角度看待一项政策或流程,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偏见。如果你能在员工提出建议之前帮他建立起大局观,得到的建议一般会更好。你还可以你建议员工在提出方案之前召开会议,与各种利益相关者沟通,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背景和可能发生的状况。
举例来说,如果某项政策让某位员工很抵触,可以安排他与创立和实施这项政策的员工沟通,以帮他了解该政策创立的目的,创建的过程,以及之前各种尝试的结果。这样的话,员工就会提供更有洞察力的可实施的方案,从而实现全局目标的最优化。
4. 找出有影响力的“密探”。如果有人帮你过滤信息,你就能获得更好的建议。你可以雇佣一些值得信赖的“密探”,他会从员工中收集反馈,汇总信息,并为你筛选出最好的方案。因为这些信息都是通过非正式渠道匿名收集的,就会带来一个额外的好处——员工在提出建议的时候会更有前瞻性。
5. 完成反馈。员工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了解背景信息,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因此他们有权了解自己的建议有没有被实施,以及结果如何。完成反馈并不仅仅为了鼓励员工继续提建议,也为了鼓励其他人提建议。当他们看到别人的建议产生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影响时,也会促进他们提出建议。
当你需要员工提出建议时,请注意不要对所有建议都敞开大门,尤其是那些不是特别优秀的建议。你需要做的是鼓励员工提出有洞察力和建设性的建议。
【向巢湖管理者提出建议】相关文章:
向面试官提出的问题05-01
对老师提出的建议书03-29
提出辞职申请04-17
会议方案提出标题05-17
今天提出辞呈 英文05-19
女性创业提出看法05-18
提出辞职申请15篇04-17
提出辞职申请(15篇)04-18
面试可能提出的问题汇总05-01
面试时常提出的问题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