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制度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制度
1、社区管理组织健全,综合治理工作任务明确,制度齐全,工作有记录、有档案。
2、治安秩序实现“五无”无重大刑事案件,一般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集体上访、闹-事等群体性,无非法宗教活动场所,无“黄、赌、毒”窝点。
3、防范措施严密有效。看楼护院人员落实,责任明确,重点要害要害部门“三防”措施到位。
4、人口管理严密扎实。暂住人口办证率达到95%,以上,租赁房屋入户率达到100%,社区房管站达标。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无从新违法犯罪,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犯罪率不超过上年。
5、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完善消防工作组织领导体系: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完善消防档案,开展日常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市政消防栓完好率达到90%以上,消防车通道畅通;为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无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或整改不及时单位。
6、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扎实,《居民公约》成为居民自觉行为,社会风气良好。
7、民间纠纷调处及时,调处率和成功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无“民转刑”案件。
8、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安置工作和扶贫帮困活动,对贫困居民的帮扶措施具体有效,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95%以上。
9、积极组织开展违法青少年帮教工作。由帮教组织、帮教制度、帮教记录,帮教率达到95%以上。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再就业率达到95以上。
10、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区民族团结,邻里和-谐,家庭和睦。
11、社区内的市级治安模范单位创建率达到50%以上、区级治安模范单位创建率达到85%以上。
【扩展阅读篇】
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
(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年度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年度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工作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工作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落上日期即可。
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那么,工作总结怎么写?个人工作总结的格式是怎样的?详情请看下文解析。
(一)基本情况
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 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具体可以参考部分工作总结范文。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 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 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另外,在结尾处也可以附上下一步个人工作计划。
安全社区创建的方法与程序
(一)建立安全社区创建组织机构
1、建立安全社区创建促进协调委员会
牵头部门:社区所在地政府负责安全社区建设的部门(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监局)。
相关部门和人员:民政、消防、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救助、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公安、交-警、社区单位、志愿者组织、物业管理、交通、企业等及企业家、名人/专家共同参与组成。
工作职责:
(1)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社区建设的目标与计划;
(2)制定安全社区管理规章制度;
(3)定期召开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会议,持续推动安全社区计划;
(4)组织协调社区内外一切可以整合、利用的资源和力量;
(5)解决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推动社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6)协调、指导各工作小组有效执行年度工作计划;
(7)检查社区内各项安全计划执行情况及绩效评估;
(8)协助各小组工作人员获得政府及民间资源;
(9)不断保持和完善安全社区建设内容;
(10)组织参加国内及国际安全社区的各类活动。
2、建立安全社区创建促进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负责安全社区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与各工作小组的联络和协调工作。
3、建立专项工作小组
(1)交通安全工作组
(2)消防安全工作组
(3)工作场所安全工作组
(4)家居安全工作组
(5)老年人安全工作组
(6)儿童安全工作组
(7)学校安全工作组
(8)公共场所安全工作组
(9)体育运动安全工作组
(10)涉水安全工作组
(11)社会治安工作组
(12)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工作组
(13)数据统计工作组
工作职责:
(1)参加安全社区促进会会议;
(2)参与制定专项安全的伤害预防计划和专项安全规章制度;
(3)指导社区居民,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开展伤害预防工作;
(4)定期召开社区安全专项会议,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开展安全专项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5)其他有助于安全社区建设的工作。
(二)制定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计划
1、总计划
2、年计划
3、专项计划
(三)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人员培训
1、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培训
2、专项工作小组人员培训
3、社区全员培训
(四)基本情况调查
1、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
(1)现有安全健康组织机构、职责及其适用性;
(2)现有安全管理制度及其适用程度和有效性;
(3)现有安全健康管理活动惯例和程序的适用程度;
(4)以往伤害、事故、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纠正和预防符合程度;
(5)安全健康现状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上级要求的符合程度;
(6)社区居民的要求;
(7)已开展的各类安全相关活动的信息及相关资料;
(8)社区人员、设施和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并进行分级。
2、情况调查的方式:
(1)设计《伤害统计分析表》、《社区安全基本情况调查表》、《居民安全情况调查表》、《学校安全情况调查表》、《企业安全情况调查表》、《交通安全情况调查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重点危险源清单》等等;
(2)发动社区居民填写各类基本情况调查表;
(3)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基础调查工作;
(4)认真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主要包括:
调查的目的、范围;
伤害统计分析结果;
安全管理现状及安全状况;
与国-家-安-全社区标准的符合程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重点危险源;
建设安全社区的目标、指标和建议。
(五)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1、策划步骤:
(1)划分辨识单元;
(2)辨识危险源;
(3)确定风险程度;
(4)是否可承受风险;
(5)制定控制措施;
(6)评审措施的充分性。
2、主要措施:
(1)宣传;
(2)培训教育;
(3)开展活动;
(4)完善安全设施;
(5)完善规章制度。
(六)实施与运行
根据伤害预防计划项目或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责令有关组织和人员付诸实施。并达到以下目的:
(1)检验各项伤害预防项目或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积累有效性和符合性的证据;
(3)通过各类伤害预防项目或措施的有效实施,实现社区人员安全意识整体提高和安全健康状况的改善,实现对伤害的有效控制和预防;
(4)通过自检和互检等各项检查制度的落实,初步建立社区安全监督保障机制,逐步达到自我发现、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等功能;
(七)检查与纠错
1、制定检查制度,规定检查时机、检查方式、检查内容及检查重点等。
2、检查类型包括日常检查、节假日检查、重点活动日检查、季节性检查、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检查以及项目结束后的检查等。
3、检查方式包括自查、街道或社区组织的检查、各小组的联合检查。
4、检查重点:
⑴高风险环境,包括重点单位、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控制的危险源,事故高发、多发环境和区域等。
⑵高风险人群,包括本人容易受到伤害的和容易给他人造成伤害的人群。
5、检查的主要内容:
⑴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⑵安全健康管理措施制定与落实情况;
⑶重点部位、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设施危险控制情况;
⑷单位员工和居民的安全健康意识与安全健康行为能力情况;
⑸安全健康绩效;
⑹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他问题。
6、问题整改:
⑴设计专门表格(如整改通知单),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到其单位或部门,要求限期整改。
⑵存在问题的单位或部门要制定整改措施,规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以及完成时间、完成目标。
⑶整改措施完成后由检查人员进行效果验证。
⑷若问题具有普遍性,应制定改进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八)伤害统计与监测
成立伤害数据统计监测工作小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由安监、交通、公安、消防、学校等单位组成。
(九)评审与持续改进
1、对各类纪录,尤其是伤害纪录进行统计。
各种活动——文字、图片、声像等
各种规章制度、规定、办法等
各种数据资料,尤其是伤害记录
2、根据统计进行绩效分析,包括主要问题、原因,各类伤害的发生趋势以及主要原因。
数据统计——意外伤害总数、住院人数等
伤害类别
伤害原因
各类伤害统计、分析——按年龄、性别、职业、文化、伤害类别、伤害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
例如: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伤害人次;按职业分布的伤害类别/人次;按伤害类别分布人次;
按年龄分布的伤害类别;按伤害原因分类分布;
按年龄分布的受伤住院数;伤害程度的分布;
3、绩效评估:
不同年度意外伤害数据比较
不同年度伤害类别比较
不同年度各年龄组伤害类别分布变化情况
不同年度伤害原因分布变化情况
死亡率比较
治愈率比较
4、根据需要,调整目标、机制、计划等。
5、“地区安全促进委员会”每年应提出新的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推进计划,并付诸实施、检查、纠正。
6、各工作小组每年应提出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或阶段性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检查、纠正。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制度】相关文章:
社区工作制度05-10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05-17
社区安全建设方案(通用6篇)11-23
社区人民防线工作制度05-19
社区值班工作制度(精选17篇)04-25
安全工作制度05-07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07-23
社区团队建设方案05-11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05-06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制度(精选13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