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图书主题活动反思
因为年末的来临,没有时间讨论已经进行过的主题活动。但每次的讨论只是局限于说“好”和“不好”,并不能深入讨论活动的内在价值。到是每次幼儿园公共空间上老师的后记记录得很详细。所以每次写反思,总是先复制下所有老师写的所有的后效记录,然后总结分析。
这次也不例外,看所有老师的后效记录,感慨很多,每个老师在进行主题活动时,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模式,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教学惯性行为模式中和孩子一起进行活动。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模式很值得大家一起欣赏和借鉴。比如周静老师对故事教材本身的价值提取,因为老师本身感悟到了故事中的生活态度,那么她的理解就将影响到她班上的孩子,这是个人素质对孩子的影响。比如王志云老师对孩子课堂的把握能力,启发孩子思维、激荡孩子充分辩论的能力。因为老师本身能够充分驾御课堂,才能通过简单、有效的提问激发孩子去思考。而只有充分的思考才能够让孩子有充分的观念表达。比如赵老师在在活动中体现的充分准备和活动中细致的引导,很多人常常在活动之前仓促看活动方案,因而常常抱怨活动准备的不充分。素不知活动的准备也是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没有材料就有可能造成活动的难组织,老师的提问引导不到位,可能就引起活动的单调和枯燥。因此老师本身对教材充分的把握是一种更重要的素质,老师有了一桶水才有可能给孩子倒一些水或者让孩子发现一些水。
影响我们幼儿园活动顺利正常开展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自我材料的准备和集体准备材料的准备。
我们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总是考虑把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尽量准备充分,比如主题活动《我爱图书》。我爱图书,当然要有图书所爱,爱好的图书。于是搜集了很多当前世界最优秀的绘本图书,制作成PPT,让老师带领孩子一起欣赏。为了让老师在活动之前更清楚地了解备课人所准备的材料,在活动方案之前我试图将集体准备的材料和家长需要配合可以自带的材料罗列清楚,这样老师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就可以清晰明见。并且在之前充分考虑了我们幼儿园现有条件的局限性,活动中没有我们幼儿园不可能有的材料,没有设计一个在我们幼儿园不好实施的活动。但我还是忽视了老师在使用这些材料时自身所需要的准备,比如通过什么途径(幼儿园材料限制也导致了活动效果的不佳)来使用PPT。于是有的老师让孩子坐在教室的前面面对前面的电脑进行教学,有的老师用笔记本连接到实物投影仪上让孩子欣赏教学,而有的老师让孩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用屏幕很小的电脑进行教学,有的老师也有可能因为没有注意准备的材料而自己搜索进行教学。因此每个老师教学的效果就有所不同。比如在美术活动中,因为没有详细地写出相似色的配置,因此每个人在实施活动时就有了不同的效果。活动前的充分准备也是一种能力,这个准备包括材料的准备,也包括相关知识经验的准备。比如了解图画书的概念,了解当前图画书的种类,熟悉当前图画书的画风等等,这些都是进行图画书主题活动必须把握的经验。当然幼儿园物质材料的及时支持也是一个更重要的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充分了解教材和活动目标。
设计主题活动《我爱图书》,目的是让老师和小朋友了解当前世界上更适合孩子阅读的一种书籍——图画书又称绘本。绘本在国内很缺乏,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引进几本。国外更有大量的经过多年实践的成熟的绘本读物。这些绘本都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充分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而创作成的,很值得我们去认识,去欣赏并借鉴。
很多时候,老师在进行活动之前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分析教材,丰富自己相关经验,因此难免造成组织活动的困难。比如制作色纸和模仿艾瑞卡尔剪贴画的活动中,主要的目的是老师准备相似色让孩子刷,通过刷好的色纸来体会相似色的和-谐,并不是要求孩子懂得什么是相似色,并能自己选择相似色来操作。后一种要求对于我们这儿没有基础的孩子来说是有过高难度的要求,而前一种要求主要让孩子感受和体会,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完全是可以做到的。而在剪贴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在模仿大师剪贴的过程体会自己也能和大师一般制作从而体会自信。很多人在引导的过程中自身并没有充分认识大师的制作方式,因此孩子的作品还是停留在原来的自己的水平之上,甚至跟大师创作的方式背道而驰。比如在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图画书时,目标是让孩子欣赏不同画风的图画书,由此体会图画书制作的多样性。而并不是一本一本地解说,这样孩子在活动中也就失去了主动性、积极性。这样的活动应该以孩子欣赏并观察为主、以孩子表达感受为辅。因此每个老师对教材了解的深度,每个老师的活动目标的分析多少,直接关系到老师在进行活动有可能产生的效果。
三、预见、引导、组织和改变
教师对活动的预见在实施活动中也起着很大程度的作用。《模仿艾瑞卡尔剪贴画》中,很多老师并没有在活动之前意识到,孩子在剪贴时一定会受到已经欣赏的剪贴作品《海马先生》的暗示,会在自己剪贴的时候仅仅局限于剪贴鱼,因此就造成了孩子的作品单一不丰富。有了预见当然更要有好的引导。《谁更聪明》中,就需要老师恰倒好处的引导,孩子们才能充分地展开辩论,活动才能展现激-情和智慧。比如孩子欣赏故事后怎样更好的来分析故事,对故事情节感兴趣,都受老师对故事的理解的影响。老师有了深刻的理解,才会对孩子有深刻的引导。进而才有可能生成新的活动。孩子们对科学活动应该是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和兴趣,他们当然会对《海马先生》中的各种鱼产生兴趣,他们应该对这些鱼特殊的养育孩子的方法感到惊奇。孩子怎么来发现,如何渴望得到答案,都是需要老师的机智引导。孩子有可能由此对海洋鱼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可能对鱼类其他方面的生理特征产生追问,由此延伸活动也就可能生成了。
组织的形式也是活动有效进行的条件,比如《小熊过桥》中,王老师在孩子表演唱过程形式的不断改变,让孩子保持了相当的激-情表演。这是活动中临时的及时根据情况的改变和组织,它使孩子们的活动课堂充满了激-情,使活动的效果更加的有效。比如《我是小皮科》的表演中,老师也可以象这样因地制宜,因班级实际情况产生适宜的表演形式,让孩子体会表演故事的乐趣。因为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在表演故事方式确实有一种缺失。
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孙老师和我一样发现《我有一个好爸爸》更适合欣赏,教唱对孩子、对老师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及时的改变活动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之一。
当然影响活动的因素不仅是这些,它还有更多的方面。这很值得老师在平时实施主题活动的时候去探究,去分析,去总结。
【图书主题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图书漂流主题活动方案02-17
主题活动反思01-07
幼儿制作图书活动反思04-17
大班图书角角活动反思04-17
主题活动反思与评价05-24
主题班会活动反思05-24
德育主题活动反思04-17
中秋主题活动反思04-17
小班主题活动反思05-24
我会玩主题活动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