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活动反思>《幼儿测量活动反思

幼儿测量活动反思

时间:2023-04-23 14:19:03 羡仪 活动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测量活动反思(通用5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测量活动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测量活动反思(通用5篇)

  幼儿测量活动反思 1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生态环境特点,丰富测量内容。

  在开展课题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意识到: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点是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幼儿只有对测量活动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探究。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开展有趣的测量游戏。在游戏中老师们注重观察幼儿,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价值判断,选择测量内容,使测量活动贴近幼儿生活。

  【案例一】小树林里的测量游戏

  在幼儿园前东操场旁边,有一片小树林,这是孩子和家长以“我和小树一起成长”为主题,共同开辟的一片游戏天地。这里既有参天大树,又有刚栽下的小树苗,还有几个充满沧桑感的大树桩。孩子们在户外玩耍、观察景色的时侯,常常会抱住大树说:“这树好粗啊!我都抱不住了…….”我关注到孩子对树木的兴趣,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设计了户外测量活动——《小树有多粗》。

  在测量活动中,孩子们不仅知道测量圆柱体的周长需要小绳、丝带、软尺等测量工具,还可以通过测量树桩的直径感知树桩的粗细,从而探索直径与周长的关系。

  此外,在户外游戏时,孩子们常常跑到石子路、滑滑梯、小沙池、小亭子、小石桌、小石凳处玩耍。这些设施总是吸引着他们去探究、去发现。于是老师们还设计了《小路有多长》、《哪条小路宽》、《沙池有多大》等一系列贴近幼儿生活、丰富而有趣的测量游戏活动,使孩子们从中真正体验到科学并不遥远,测量就在身边。

  二、在教研活动中共同研讨,优化活动设计

  期初,教师们对测量活动如何开展、怎么实施意见并不统一,大家经过相互观摩和研讨,明确了活动目标,优化了活动设计。

  【案例二】瓶子变身之后

  在观摩了大班教学活动《瓶子大变身》之后,老师们围绕活动的目的性、层次性、趣味性、科学性等展开了认真研讨。有的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操作材料摆放的离孩子那么远?为什么没有给孩子自由探究的机会?”又有老师说:“知识点里隐含着立体和平面的关系。课前可装饰好几个瓶子让孩子先观察,在孩子面前打开瓶子外面的装饰纸就解决了立体变平面的难点问题。”还有老师提出:“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目的要明确。”

  通过一次次的观摩研讨,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总结出了测量活动的操作原则:“幼儿动手操作在前,教师操作验证在后;幼儿观察表达在前,教师归纳小结在后;幼儿发现问题在前,教师引导释疑在后。”

  【案例三】比较大小

  在小班教学活动《比较大小》中,有的老师提出:“可在教室里设计一些比较大小的环境。如大皮球、小皮球;大积木、小积木;大筐子、小筐子;大杯子、小杯子;大手套、小手套等,让孩子动起来先观察→再比大小→最后归纳方法。”注意活动的层次。

  三、以“提问”为突破口,提升教师的指导策略

  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探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测量活动组织成功的基础。教师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幼儿测量活动的效果,可见教师提问在测量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感悟一】提问目的明确 紧扣主题

  教师依据测量活动的目标设计提问,以目标为主线,提问目的明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幼儿逐步深入进去。并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原则。

  【案例四】比较大小

  在《比较大小》活动中老师问小朋友:“盒子里面有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请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你是怎么比较的?还有什么比较的好方法?”

  【感悟二】启发性提问的.运用,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

  教师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发散思维。提出幼儿感兴趣的、有助于发现事物之间关系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大胆猜测,使测量活动变的更有意义。

  【案例五】小树有多粗

  在大班测量活动《小树有多粗》中,老师问小朋友,你们围着的树一样粗吗?怎么才能知道这两棵树的粗细相差有多少呢?哪些材料适合测量物体的粗细?怎样测量?

  着一连串的启发性问题将孩子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深入思考、大胆猜测、假设中,并激发出它们想操作、验证的欲望。

  【感悟三】教师适时介入,随即教学凸显成果

  把握提问的时机,在最佳的时机提出最适宜的问题,才能推动测量活动向高水平发展。如果教师提问,没有幼儿举手回答问题,则要考虑:第一,介入的时机是否恰当。幼儿可能正专注于自己的操作,无暇顾及回答。第二、提问的角度是否合适。可改变提问方式,变换个角度启发幼儿思考。第三、给幼儿留下的思考时间是否充足。

  四、认真反思,不断深化对幼儿测量活动的认识

  【感悟四】教师指导方式发生了转变

  在幼儿测量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很重要,它关系到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所以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灵活调整指导方式,有利于幼儿科学精神与态度的培养。

  开始教师在测量过程中遇到幼儿提出问题时,多采用“直接帮助幼儿操作”的方式解决。后我们发现这种指导方式不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是我们采用了“示范讲解”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是直接帮助幼儿测量,而是先做示范,向幼儿展示测量的步骤和方法,要求幼儿自行完成。并观察幼儿测量过程,不断进行语言指点,直至幼儿正确完成测量。

  产生这种方式的原因是老师往往认为一次测量活动必须让幼儿获得某种知识,在指导幼儿时常常以结果为导向,通过示范讲解能为幼儿快速指明测量方向简便易行,可以让幼儿少走“弯路”。

  为了真正能引发幼儿深入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采用了“启发引导”式指导。教师不直接告诉幼儿答案,也不进行测量演示,而是用语言启发幼儿思考、探索,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幼儿测量活动反思 2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幼儿测量活动反思 3

  本次数学学科研讨活动在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开展,每次学习,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先是两位小组老师的现场展示,再由小组成员进行集体研讨,本次研讨内容围绕大班有趣的测量展开,两位老师都作了精心的准备,下面就结合两位老师的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两位老师的教态非常亲切,组织语干练到位,都能以“幼儿操作在前,教师引导在后”的教学理念为前提,层层递进,思路正确,要求提出明确清晰,现场秩序一点不乱,总结语四字一组,郎朗上口,归纳到位,而且是从孩子中来,不是老师给的。另外,从整个活动过程看,芮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真是精彩,课堂驾驭能力强,组织形式开放,自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把更多的探索时间和更多的交流空间都留给了孩子,特别是操作前商量的一个小细节,也是注重习惯培养的一个亮点,培养幼儿做事要先计划,再实施,让孩子真正在活动中发展。

  两个活动下来,也带给大家几点的启发和思考:

  1.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更多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的积累,难度的挖掘,如芮老师的测量活动中,可能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所以孩子的兴趣不是一直保持的那么浓厚,测量的方法孩子是掌握了,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吃力,最好前面可以设计一个过渡环节,稍微减点难度,那样会更完美。

  2.孩子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发展,材料的提供与活动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是数学活动的有用和有趣性,如果太抽象的概念,孩子是无法理解的,数学知识必须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尝试解决一些日常问题,徐芳老师这次选择了用积木量手表,在有用性来讲,可能不大,生活中的手表是用不着测量的,所以数学活动的操作材料的选材还是很重要的,既要考虑有用,又要考虑有趣。如何提供生活中的材料给幼儿提供更多更大的支持。

  3,关于活动中的整合问题,每一门学科不是一个单独的,比如数学活动,不是一个单独的数学活动,活动与活动之间是有联系的,数学活动可以渗透更多的其他的内容。

  幼儿测量活动反思 4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幼儿测量活动反思 5

  今天上午本应该给孩子们进行数学活动《二等分》的,但在给孩子们复习《测量》一课时,发现大多数孩子们对于“测量”的概念都很模糊。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去运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长短、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于是接下来,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把尺子,并标出尺子上的刻度,让孩子们再次更加清楚的去认识尺子,带孩子们复习巩固以便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然后我再在尺子上方画了一支铅笔,让孩子们来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孩子们很聪明,经过我之前的一番讲解,大多数都已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都异口同声的'说出铅笔的长度。之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熟练的去掌握测量的方法来比较长短、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我让孩子们都拿出自己准备的尺子,让孩子们首先看看自己的尺子有多长,有多少厘米?最后再测量自己的小手掌有多少厘米,并且在让孩子们在回家后再测量自己铅笔盒的长度。整堂课孩子们对于测量都非常感兴趣,上课时个个都精神抖擞,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尤其是在最后测量自己小手掌的环节,孩子们一个个都拿着小尺子跑至老师面前说:“老师你看,我的手掌有6厘米长。”“老师你看,我的手掌有7厘米长。”看到孩子们的一个个兴奋的面孔,我也很高兴孩子们终于可以更加熟练的去掌握测量的方法。但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觉得我的语言组织不是很简练;供给孩子们操作材料也是有限的;可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已孩子为主体,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去更加耐心的去引导孩子。

【幼儿测量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教学活动反思02-14

幼儿教学活动与反思02-14

幼儿活动设计与反思02-14

幼儿区域活动反思02-15

反思幼儿探究活动02-15

测量事故深刻反思02-13

《糖果雨》幼儿活动反思09-26

幼儿园活动反思02-14

幼儿大班区域活动反思02-14

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反思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