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树真好活动反思
设计思路:
1.内容的选择是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与孩子的生活有关,体现了课程的生活化。
2.目标的定位体现了《纲要》的主流精神,以知识和技能为抓手,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和习惯。
3.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让孩子在探索时进行其它科学学习,理性的一步一步地探索,并融入了文学艺术的形式(如朗读散文),渗入浪漫的情怀。
活动目标:
1.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
活动准备:
1.汉字“树”、“常绿树”、“落叶树”、“树真好”。
2.各种常见树的图片(柳树、桂花树、广玉兰、铁树、桃树、香樟树、橘子树、松树、梧桐树)。
3.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若干。
4.幼儿种树的操作材料若干。
5.散文诗《树真好》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周围的树
1.(出示汉字“树”)今天沈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个字,这个字你们认识吗?(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
2.小结: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二、认识的树
1.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树的图片。
2.教师指图:看,这棵柳树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柳树绿绿的时候,说明什么季节来了?
3.教师:春天来了,柳树绿绿的,可是,你们知道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三、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1.教师:像柳树这样春天发芽,树叶变得绿绿的,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出示汉字“落叶树”)
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是一年四季都有绿绿的叶子,叫“常绿树”。(出示汉字“常绿树”)
2.教师:(出示两种叶子)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叶子,一种是常绿树的叶子,一种是落叶树的叶子,请你们拿一片常绿树叶子,拿一片落叶树叶子,拿到后坐下来跟旁边的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说说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根据孩子的感受,将两种树叶的特征分别记录在写有“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纸上,以供归纳使用。
3.教师小结:原来常绿树的叶子颜色是深色的,摸上去是滑滑的,叶子看上去有点光泽;而落叶树的叶子颜色是浅色的,摸上去是毛毛的,叶子看上去是没有光泽的。
四、一起来种树
1.教师:落叶树和常绿树给我们生活周围带来了绿化和树林。上次沈老师到公园里去玩,发现公园里的花匠很会种树,(出示种好的树)他们先种一棵桃树,再种一棵柳树,就这样一棵桃树一棵柳树地种了一排。一到春天,桃树红了,柳树绿了,桃红柳绿,很好看。
2.提问:你们想来种树吗?出示种树的材料(KT板、塑封的小树),请你们也像公园里的花匠那样,把树种的很好看。
3.孩子合作操作探索。
要求:一组的小朋友先在一起说说除了花匠这样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讨论好了推荐一个小朋友来种树,其他小朋友一起帮忙。
4.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
教师和孩子一起总结出几种不同的种树方法,并告诉孩子:还有许多种树的方法,在区域活动时再来想一想、种一种。
五、树真好
1.教师:公园里的花匠种了树,小朋友们种了树,周围的人们也种了很多的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许多事,是啊,“树真好”。(同时出现汉字)
2.欣赏教学课件《树真好》,教师朗诵散文诗。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种树”的多种排列方法。
2.学习散文诗《树真好》。
活动反思:
一、幼儿园的课程应回归生活
新《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回归生活和游戏,让幼儿的学习课堂生活化、游戏化。
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充分地考虑了课程的生活化。题材“树”来自于幼儿生活之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见的一种植物,对幼儿来说开展这样的题材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
第一环节——说说周围的树,帮助幼儿回忆了“在哪里看见过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说说认识的树,在幼儿课前参观、认识幼儿园周围树的基础上,带领幼儿说说认识的树,同时出示图卡,带领幼儿进一步地认识了周围各种各样的树,丰富了幼儿对树的认识。
第三环节——区别常绿树和落叶树,这一环节中为幼儿提供一张常绿树的树叶、一张落叶树的树叶,让幼儿在看看、摸摸的过程中感知并区别了常绿树树叶和落叶树树叶的不同。
第四环节——幼儿在KT版上种树,这一环节中为幼儿提供了一次合作种树的机会,巧妙出示了花匠种树的图卡,引导幼儿参与到种树的活动之中,感受了种树中各种排列的乐趣。
第五环节——树真好,先让幼儿说说:想在树下干什么?然后欣赏散文诗《树真好》,在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文学作品中幼儿感受到了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整个活动紧紧围绕“树”来开展,让幼儿回忆了树、认识了树、区别了树、种植了树、欣赏了树,从生活中来,最后又回归到生活之中。
二、生活化的课程是整体性的
当今幼教界课程改革正越发地朝着综合化、整合化的方向发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虞永平教授指出:所谓的学科和领域是成人对课程内容的标识,幼儿对知识的获取不是分门别类的,而是综合的、整体把握的,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越强,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就越有利于幼儿学习。所以,我们应向幼儿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让幼儿进入综合整体性的“大课堂”。
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的整个设计内容整合了科学、数学、社会、语言领域的内容,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获得了“树”的一个完整概念。
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2.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从这两点目标上看,就可以发现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这一内容整合了科学、社会、数学这几个领域。而语言领域的内容——欣赏散文诗《树真好》是作为活动延伸,所以目标中也没有写到。同时也能看到,其中的主要领域为:科学领域,主要是引导幼儿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第三环节——区别常绿树和落叶树,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张常绿树的树叶、一张落叶树的树叶,在幼儿看看、摸摸、说说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归纳了两种树叶的不同,丰富了幼儿科学领域的知识。
第四环节——幼儿在KT版上种树,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种树的KT板和桃树、柳树的图卡,让幼儿在欣赏了花匠种树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索种树,帮助幼儿巩固了数学领域中的排列知识。
第五环节——树真好,教师一方面让幼儿说说:想在树下干什么?另一方面带领幼儿欣赏了散文诗《树真好》,让幼儿感受到了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丰富了幼儿社会领域的知识,同时也感受了意境优美的散文内容,丰富了幼儿语言领域的知识。
三、生活化的课程是探究性的
生活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就是在活动中、在不断的探究中学习。幼儿是生活的主人,也是生活的主动探究者。生活中的事物、事件、现象、人员等都是幼儿探究的对象,甚至幼儿也会探究生活中的自己。因此,生活化的课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鼓励幼儿自发的、持续的和深入的探究,把幼儿看做是有巨大潜能的个体,有智慧的个体。
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充分地考虑了课程的探究性,活动中提供了两大环节让幼儿自由地、合作地去探索和发现,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得了许多知识。同时,活动中也建立了新型的师幼关系,教师始终以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
第三环节——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这一环节中教师先是为幼儿提供了一张常绿树的叶子、一张落叶树的叶子,鼓励幼儿用看看、摸摸的方法,比较出两种树叶的不同;然后根据孩子的感受,将两种树叶的特点记录在两张纸上;最后教师进行了简单的归纳。这一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在幼儿看看、摸摸、说说时教师及时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和需求,给予了幼儿必要的帮助。
第四环节——幼儿在KT版上种树,这一环节中教师先是出示了花匠种树的图片,感受了花匠种树的方法;然后为幼儿提供了种树的KT板和桃树、柳树的图卡,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种树;最后是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这一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生活实习场”,让幼儿在“生活实习场”中与同伴一起种树,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在第三环节、第四环节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而幼儿是活动的探究者、表达者,幼儿在比较出两种树叶不同的基础上获得了表达,幼儿在合作探究种树的基础上获得了表达,这两个环节是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两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
【大班树真好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语言树真好活动反思04-17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树真好》11-07
树真好大班教案05-23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03-18
大班语言教案:树真好12-26
《树真好》幼儿园大班教案12-18
幼儿园大班教案:树真好02-04
树真好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4-29
树真好教案03-19
树真好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