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事故反思

时间:2022-03-19 20:37:15 事故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环保事故反思

1月30日,启东法院审理朱宝生等14人分别涉嫌犯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案。公诉机关指控:2012年7月28日上午,部分群众因反对一项达标水排海工程而集聚时,被告人借机滋事,冲击、打砸国家机关办公大楼。14名被告人均认罪,仅就量刑情节提出辩解。 

环保事故反思

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在群体事件中,出现打砸抢行为,是要依法制裁。当初,政府承诺的不秋后算账,也是无效承诺,因为没有人能超越法律。处理打砸抢,也是对正当维权群众的保障。当然,我们的思考起点,不能建立在通稿之上。通稿是政府的一面之词并不靠谱,譬如本案中的朱宝生,就是把环保衣服套在启东身上的人,此节是否真正的指控理由,颇为诡异。其次,万事有因果,引发启东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渎职。启东老百姓反对企业的排污工程多年,事件发生之前已经穷尽上访、诉讼等合法手段,但官方还是一意孤行,无视民-意,最后百姓为保卫家园而被-逼上街头。如果事先官方听取老百姓意见,工程无论是做还是不做,都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启东环保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群体性事件模式,即政府单方面决策——老百姓上街反对——工程半途取消——处理相关人员。这个模式中政府失去公信力、老百姓被-迫上街、企业损失巨大,是一个三输的局面,没有赢家。所以最需要反思的是政府决策,必须尊重民-意,而不是一味求所谓的发展,否则是得不偿失、过犹不及。 

对于相关人员的审判,是否构成犯罪,以证据和法律定。这个事件,法律的立场是鲜明的,借机违法的,也绝非老百姓的本意,一定要依法制裁,但是也不能藉此枪打出头鸟,处罚正当维权者,所以审判要公开,要经受得住社会的考验。遗憾的是,启东的审判并没有充分公开,据辩护律师张培鸿微博透露,庭审后还有当事人家属被扣,而媒体的报道,也只有官方语焉不详的通稿。这种不透明,反而引起社会的怀疑。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环保事故反思。

【环保事故反思】相关文章:

事故反思报告事故反思范文03-27

事故的反思05-23

事故的反思04-18

事故反思05-05

事故反思心得04-18

关于事故反思12-16

矿井事故反思08-16

煤矿事故反思08-19

关于事故反思02-17

铁路事故反思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