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银行绩效考核体系评价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上)
内容提要:绩效考评体系在评估银行的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商业银行在管理机制上推动业务发展的一个核心职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考核指标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设计出符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反映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绩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本文的中心内容。本文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转变和创新绩效考评理念、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加强绩效考评的战略导向以及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手段等。
关键词:商业银行 绩效考核 指标体系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业绩考核评价述评
国外对于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研究开展得较早、研究深入、方法成熟。早在20世纪30年代银行就确立了绩效评价体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问题银行和破产银行的大量出现,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分析引起了西方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此后,基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绩效评价开始进入财务绩效评价时代。财务绩效评价的具体内容基本上包括了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并以此评价结果与经理人或雇员的报酬相挂钩。这一时期主要采用了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净利息收益率等来分析、评价银行经营绩效。80年代以后,理论界和实务界愈来愈认识到原有的财务评价的局限性,关注到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于是人们开始改变以财务数据直接作为绩效评价基础的方法,而将企业的竞争能力,与顾客的关系等非财务评价纳入企业绩效的评价内容。美国学者经过对欧洲和北美3000多家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无形因素特别是知识资产、创新和质量等是竞争成就获得的驱动力。90年代以来,银行逐渐把客户满意度放在首位,开始重组业务流程、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以满足客户需求,银行绩效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财务因素的影响。Willam D•Miller在《商业银行评估》中提到评价银行绩效必须同时关注影响银行的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并提出了10P评估法,他认为银行的财务因素能够为绩效评价提供依据,有利于利润的提高,但同时,非财务因素的变化也会给银行提供创造利润的机会,对银行绩效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只有处理好非财务指标,有选择性地将这些因素融入绩效评价体系,银行评价体系才是完善的。至此,西方银行绩效评价已经进入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绩效评价阶段。
我国学术界对银行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和业界才开始对银行业的绩效考核问题进行比较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周春喜研究了多级模型数学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多层次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并合理确定了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张仿龙以骆驼评价法为基础,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探讨了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商业银行财务诊断中的运用。赵国杰针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存在的弊端,通过在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和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构建以战略和远景为中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阐明该指标体系的内在因果关系,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及行业特点试建了绩效评价体系。关新红在对国外先进理论做了大量的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做出额有益的建议,对EVA的实施进行了可行性论证,认为改进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为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价。可见,我国银行绩效评价虽起步较晚,但通过对国外银行绩效评价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考核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银行从过去单一地追求高增长、高风险逐步转向追求规模、效益和质量的平衡发展,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成为主导。同时,金融业全面开放与利率市场化的压力使国内商业银行不得不考虑资产和业务结构的调整。随着监管部门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必须满足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要求,银行逐渐认识到资本对银行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从而开始尝试将资本约束的理念渗透到对经营主体的业绩考核当中。但是,总体上说,国内银行的业绩考核体系仍存在较大缺陷。对比国外银行的先进实践经验,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考核评价存在的主要缺陷有:
1、绩效考评指标设置不全面,考评指标较侧重短期财务指标,缺少先导性指标。在指标设置上,主要对以效益、资产质量和经营规模为主的财务指标非常重视,而缺乏客户服务质量、员工发展、内部管理和控制以及风险、质量指标等前瞻性指标,也不能有效反映银行各级机构和人员的综合绩效,以引导未来发展的趋势。
2、不能有效落实和反映银行整体经营战略与中长期经营发展目标,业绩考核体系与银行战略实施脱节。银行战略目标没能有效落实到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各职能部门在制定绩效考评标准时,主要考虑本部门的利益,而没有去关注银行战略和整体组织绩效,各职能部门员工也不能按照银行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各自的绩效计划,每个员工的工作进展并没有与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导致了“战略稀释”现象发生。
3、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的指标设计存在一定不合理性。由于信息技术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数据储备和数据质量还远远未达到要求,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的核算基本上还只能做到模拟,不能做到核心数据的精确归集和分类。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的设计也比较粗,难以准确反映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等的细化差别,使实际操作难度加大。
4、在绩效考评激励机制上,片面通过员工利益的最大化来体现绩效的激励作用。激励手段变成单纯的收入奖励和职务升迁,没有体现通过均衡的团队与个人指标来驱动主人翁和职责意识。考核结果更多的只是与员工奖金直接挂钩,缺乏与福利养老体系、潜能评价体系、教育培训体系的有机结合,没有作为员工长期福利、个人职业计划和培训的依据。这种单一的激励手段简单使员工缺乏不断开拓创新的动力,极不利于提升商业银行可持续的竞争力。
5、忽略了风险因素的存在。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经营结果。商业银行的绩效考评由于过分突出了效益与发展指标,软化了风险指标,为追求效益最大化,盲目决策和过分追求规模,不仅给银行带来了虚假繁荣,而且积聚了大量的经营风险。
由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业绩考核体系不能有效地落实银行整体战略与中长期经营目标,不能做到兼顾长期发展与短期利益、兼顾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忽视长期客户关系管理和内部流程的改善,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及持续盈利能力都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国外商业银行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经验借鉴
从国外金融发展史来看,商业银行绩效考评机制是伴随着经营环境和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其设置非常有特色,也非常成体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并借鉴国外银行绩效考评机制。
1、绩效考评的基础扎实
银行的绩效考评基本是以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MIS)为基础,建立了科学的内部定价系统和资金内部转移成本分析系统,清晰反映每一机构、每一业务团队、每个人在考核期内业务开展、客户开拓、成本占用及收益创造等多方面情况。同时,为配合绩效管理,建立了详细的任职资格考核体系,明确岗位责任对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要求。如摩根银行的考评体系综合运用了360度反馈体系和目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目标的层层分解、层层对应的岗位责任制,完成了银行绩效考评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这项制度使该行的激励机制更健全、分配制度更加合理,为创造一支敬业、专业、富有挑战精神的团队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价值评价和保证体系。
2、绩效考评的方法科学
国外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目标的设定强调Specific(明确的)、Reasonable(合理的)、Obtainable(可实现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四原则。考核范围包括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和分支机构三条线,把经营目标分解到每一条业务线、每一个经营部门,以及每一部门下的不同业务团队,而不是直接给分行下达相应的利润指标或其他目标。考核方法也比较人性化,管理层定期以各种形式与员工交流、反馈。如美国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通过详细的绩效管理手册,明确告诉被考核对象本行绩效考评的目标和各个阶段要求,员工和主管所必须具备的7大技能,操作中定期以表格的形式要求员工自行填写绩效完成情况及个人仍需努力之处,然后由其主管以非常近人情的回信方式对其工作表现发表意见。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银行绩效考核体系评价。
【银行绩效考核体系评价】相关文章:
个人绩效考核自我评价02-26
银行个人评价02-12
银行部门绩效考核方案04-04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11-11
银行招聘自我评价02-12
银行招聘的自我评价03-22
个人绩效考核自我评价(通用5篇)12-24
银行网点绩效考核方案(通用6篇)11-17
银行绩效考核专项审计方案(通用5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