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干部人事档案论文
档案管理职称论文档案职称论文:
干部人事档案下的伦理道德
【摘 要】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真实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也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目前,档案管理已经失去原来严肃性、准确性的局面,出现了档案失真现象,主要反映在某些领导干部的身上,假工龄、假年龄、假学历、假职称等掺假现象极为严重,导致社会信任度大大降低,造成了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尴尬,同时给官场腐-败滋生了温床。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应建立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档案的网络结构,建立领导干部的信用法律制度,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伦理道德的教育,促进现代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干部 人事档案 伦理 真实性 道德
一、现行体制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不要”是现代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写照,目前,档案在人们的脑海中已经失去了原来严肃而神秘的印象,“人事档案无用论”正在流行,越来越多的职场新人对档案持有不在乎的态度,“档案”可有可无,一种“无档化”的生存方式正在职场蔓延,随着社会用工制度的变化,相关政策的变迁,现行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严肃性、准确性、唯一性,被越来越多的职场新人视为一种“鸡肋”,造成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文本与市场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环境在同一时空的条件下,相互震荡,造成了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尴尬。
领导干部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福利的最大化,往往寻求流动性和迁徙的自由,传统的人事档案制度和户籍制度往往设置了种种的障碍,于是,干部人事档案中就出现了“弃档死档”、“人档脱节”“虚假档案”等各种现象及其严重。
干部人事档案关系到个人的升迁、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等切身的利益,于是“虚假档案”的存在就屡见不鲜了,“学历越来越高,年龄越来越小,工龄越来越长,奖项越来越多”的现象极其严重,据知情人事透露“假工龄、假年龄、假学历、假职称等材料”塞进原来的档案,使原来事实准确的档案变成了“注水”的档案,同时,涂改和伪造也冲击着档案的真实性,从而导致社会的信任度大大降低,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考评与绩效工资挂钩的薪酬制度,一些胆大妄者,就在档案资料上做起了手脚,达到谋取私利的作用,这种“注水档案”无疑使档案失去了原有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使一些真正按章办事的个人和单位得不到本应该有的利益,使社会公平受到了损失,同时也为官场的腐-败滋生了温床,加深了腐-败的严重性。
二、现行干部人事档案下存在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人事档案已由原来的“香饽饽”变成了今天的“绊脚石”,甚至被称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阑尾”。
1.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混乱。干部人事档案本身的缺陷就不断突出,非规范化的操作,致使档案的社会信度和效度大大降低,传统人事档案以控制人和制约人为根本出发点,强调的是“档随人走、人档不分”封闭式管理,旧式的管理模式中涉及的是个人的思想品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较多,涉及工作能力、专业特长的方面较少。重学历、轻能力、重历史、轻现实,档案材料收集不全、新材料补充不及时、不能反映个人的真实面貌,涂改和伪造的非法行为日益突出。传统人事档案缺乏行政控制,加深了行政的“随意性”。
传统的人事档案,某些时候,成为了领导干部们压制人的一种手段,人事部门只管人,不管事,在管人的过程中,全凭领导干部的偏好来进行人事的裁定,而对“单位人”的品行和工作鉴定处于极度的信息不对称当中,更有甚者把称职写成不称职,把不称职写成称职,个人的随意性大,因此,档案神圣化就变成了一种权力的象征,成为操纵人的一种手段,本身是属于“公权力”现在变成了“私权利”,至于个人的思想品德,更是领导干部一人说了算,全凭领导的个人专断的“定性描述”,加深了行政的“随意性”。
2.人事档案下的“制度交易”,使干部人事档案制度进一步扭曲。本来平等公平的雇佣关系,变成了金钱和权力的“角斗场”,制度外公私关系的“幕后交易”有增无减,干部人事档案衍生下的一系列腐-败现象大为存在,档案成为了某人升官发财的“阶梯”成为了权力寻租的必备品,为了使档案从原来单位调走,花钱、托关系、走后门、是原来不具备商品价值的东西,有了价值,一些人用档案作为掩护,名为公司上班,其实是在为自己干私活,还可以在多个单位,多个企业,领取薪金,获取非法的收入。
3.干部人事档案的“克隆现象”严重。一个人在正常的情况下只有一份档案,重建档案的前提是档案的遗失或者损坏,如果在原有人事档案存在的前提下,只因为无法转档而重建档案,从严格意义上讲是违背人事档案的原则,有些人本想从正规的途径调走档案,但因为原单位不肯放人,不转档,新用人单位的“无奈良计”的条件下的缓兵之计,“档案克隆”的现象源于对高级人才的争夺战,普遍存在于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为了留住人才,不惜作“克隆档案”,扰乱了了档案管理的正常秩序。
三、干部人事档案的改革之路
基于以上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困境,应制定合理、具有理性结构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1.建立信息化档案的网络结构。类似公民身份证号码的社会号码构建公民的档案,包括个人的信用记录、司法记录、驾驶记录、学历记录、获奖记录等一系列的记录,这种档案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查阅起来较为方便,通过特定的密码在互联网上查询,方便、快捷,可以把个人的静态材料(工作、学习、业务状况、业绩、考核的结果、评价的说明)和动态材料(知识、智慧、性格、气质、健康、能力,综合能力等方面)如实记录在档案上,既可以提供完整的个人信息,又可以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2.建立领导干部的信用法律制度。在市场化和资讯化的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人事档案的法律管理制度,征信数据的完全公开、完善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档案管理机构要逐步转化负有权威的征信机构,建立健全征信体系,作为中介的档案管理机构,加大征信的力度,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及时与公安、银行、工商、税务、民政、法院、企业、相关部门提供征信的材料,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在管理上,既采取透明公开,又强调严格控制,按制度程序调阅查看,非档案管理人员无权直接查看和索取档案资料。
3.加强领导干部的行政伦理道德的教育。在干部的教育培训中,必须把党性教育作为必修课,强化党性锻炼,也就是教育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坚持共-产-党人的为“官”之道,恪守人民公仆的为“官”之德,自觉提高道德修养功夫和道德自律能力。
在进行干部思想道德教育中不能企求一蹴而就,必须注重长期的潜移默化,由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教育,就必须坚持耳濡目染、持之以恒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对干部思想道德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或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广大干部一次次加深认识,反复受到感染,逐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四、结语
一种信用型的电子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干部人事档案的建设的必然趋势,正是我们未来公共行政管理所需要的一种新的模式,人事档案是社会公共管理的一种信息载体和信任物品,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它可以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也可以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它能使公共行政的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干部人事档案论文。
【干部人事档案论文】相关文章: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07-28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07-30
干部人事档案分几类03-06
干部人事档案自查报告04-21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总结12-28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01-03
干部人事档案自查报告(7篇)01-23
干部人事档案自查报告3篇02-02
干部人事档案自查报告7篇01-22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情况报告01-31